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威尼斯雙年展百年回眸:藝術本是社會之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12 09:50:43 | 文章來源: 德美藝刊

今年6月,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百科宮殿”順利開幕。作為一個擁有百年曆史的世界三大藝術盛事之一,威尼斯雙年展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目光。雖然今年,中國藝術家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的規模空前,但國內大多數人對於威尼斯雙年展的認識仍然非常模糊。

作為全球最大的藝術盛會之一,威尼斯雙年展走過了近120年的風雨歷程。從構想到踐行,從發生到發展,時至今日,無論是由封閉走向開放,從蕭條走向復蘇,還是在爭議中彳亍徘徊,其間的種種跌宕無不引人注目。或因資本家的慷慨贊助而得以誕生,或因法西斯的強權操控而一時沒落;或因政治變遷而飽受爭議,或因個性獨特而散發持久魅力。然藝術本是社會之鏡,而藝術又是以人為本。事實上,在威尼斯雙年展歷史文脈中不僅窺見義大利、歐洲乃至全球現當代藝術的變化,亦能反映出二十世紀至今全球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進程。

在19世紀最後幾年的中國,慈禧光緒的昏庸無能,“不敗而敗”的中日甲午戰爭,李鴻章卑躬屈膝地割地求和,康梁變法的無奈失利,水生火熱中的百姓雖復仇心切,卻不堪一擊。一切似乎都在預示昔日的帝國即將壽終正寢。相對的歐洲在明中葉到清中葉之間經歷了戲劇性的變化——從文藝復興到哥倫布時代,經宗教改革、西班牙帝國的興衰到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到工業革命。無論是物質技術還是政治組織上,中國都陷入了一種其沒有能力想像出的國際秩序中。而水城威尼斯以優越的地理位置,從事東西方轉机貿易,歐洲最早的資本主義即萌芽於此。貴族和商人的相互融和也為威尼斯的文化藝術帶來勃勃生氣。這本身似乎註定威尼斯定將成為一顆璀璨的明珠。

威尼斯“聖火”的點燃

受制于經濟和文化的原因,當義大利的其他城市只能展覽地方工藝品的時候,1887年威尼斯在公園裏舉辦了一次全國性的繪畫雕塑大展。在地區開明工業主和金融家的贊助支援下,展覽展出了全國一千多件優秀作品,吸引了大批的觀眾。這次展覽的全部利潤無償捐贈給了當地慈善機構,展場因此可以長期使用下去,這為後來的威尼斯雙年展奠定了基礎。

展覽的成功,激勵了市長塞韋蒂科(Selvatico),他和威尼斯當地的知識分子積極地討論並期望能將這一展覽延續下去。於是素有藝術奧林匹克之稱的“威尼斯雙年展”這一偉大構想誕生了。

1894年4月6日,市長正式宣佈“雙年展基金會”成立,並在公園裏修建了第一個展覽館,即後來的中央館前身。從此威尼斯雙年展開始執行其雙重任務:既增強國民道德信仰,又匯聚世界優秀藝術。

1895年塞韋蒂科本人擔任雙年展第一屆總裁,安東尼·弗拉德里(Antonio Fradeletto)任策展委員會執行督導。4月30日上午正式舉行開幕儀式,國王和王后出席了開幕式。224327位參觀者前往參觀,在516件參展作品中有186件被賣了出去,總銷售額達360000里拉,第一屆雙年展被官方認為是一次巨大的成功。

傳統與現代的博弈

二十世紀初期威尼斯還是個相當封閉的城市,當時歐洲的野獸派、立體派等現代藝術對這裡沒有造成一點影響。那時的雙年展沒有一個前衛藝術家的作品出現,看不起年輕的藝術家。在這樣的情形下,佩莎羅現代國際畫廊應運而生。由於年輕藝術家的創作受到了歐洲新潮藝術的影響,因而顯得很有活力,以至於對威尼斯雙年展形成一定的壓力。尤其是義大利的未來主義運動,更加劇了對威尼斯雙年展保守勢力的衝擊。衝突的激烈程度使得弗拉德里做出決定:讓每個國家自己出資修建他們的國家館。保留自己的國家館,並負責維護和展覽本國的藝術作品。比利時在1907年第一個修建了自己的國家館。從這點看來,是佩莎羅畫廊成就了今天的威尼斯雙年展。同時也是由於雙方的衝突造成了青年藝術家得以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妥協。

二次大戰間的雙年展

1922年法西斯躍上政壇,墨索裏尼直接操控威尼斯雙年展, 這使得雙年展一度為國家所組織。1924年俄羅斯館重開, 並展出了至上主義者馬列維奇(Malevich)和亞歷山大· 羅德欽科(Alexander Rodchenko)的作品。1928年沃爾皮(Volpi)因著個人良好聲譽被任命為雙年展機構新總裁,在他的領導下,1930年開始了“國際音樂節”,1934年開始了“威尼斯戲劇節”,並上演了由馬克思·瑞恩哈德(Max Reinhardt)導演的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在戰爭期間電影節是唯一沒有中斷的藝術。1934年,希特勒和墨索裏尼一起正式參觀了威尼斯雙年展,並滿意地收藏了一幅瓦加吉尼的《船》。1938年雙年展開設了大獎(Gran Premi),這個獎項一直持續到1968年。1940年戰爭全面爆發,以致有很多國家無法參展。

變是唯一的不變——雙年展的改革與發展

1948年各國逐漸恢復平靜,開始了帕魯秦尼(Pallucchini)在威尼斯雙年展的領導階段。1948年的雙年展是戰後最重要的一次展覽,也是威尼斯雙年展史上最有意義的一次展覽。15個國家參展。值得一提的是,畢加索曾被威尼斯雙年展拒絕過很多次,這屆他終於以西班牙畫家的身份被威尼斯雙年展所邀請,時年68歲。

在這一屆雙年展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便是佩吉·古根海姆來到了威尼斯,她帶來了所收藏的20世紀傑出的美術品,並得以在希臘館展出。總之,這一屆展覽使得歐洲被法西斯封閉多年的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復蘇。1950年有24個國家參展;1952年有26個國家參展。在戰爭期間被冷落的雙年展開始活躍起來了。

1956年的這屆雙年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有荷蘭蒙德里安的油畫,在西班牙館展出胡安·格裏斯的現代繪畫,在德國館展出埃米爾·諾爾德的繪畫。這一屆的大獎(Gran Premio)幾乎毫無爭議地頒給了法籍畫家雅克·維隆。在1957年10月,批評家和藝術家們熱烈地討論威尼斯的未來。經過討論研究決定:威尼斯理事會推動威尼斯市政議會,政府關閉了威尼斯董事會,提名彭提(Giovanni Ponti)為特別專員。

1958年這屆雙年展是戴爾·阿克瓦主持的第一屆展覽,這屆展覽多個國家獨立準備了盛大的展覽。主要有奧地利的克裏姆特、法國的布拉克和德國的康定斯基等大師的作品參展。這屆的繪畫大獎頒給了馬爾克·托比,雕塑大獎頒給了愛德瓦爾多·奇裏達。

即使到了1962年,雙年展上也沒少有爭議。爭論主要是因為法國藝術家阿爾弗雷德·馬內西耶(Alfred Manessier)獲得了這一屆的繪畫大獎。當時他被看成是一位“落伍而平庸的抽象畫家”。慶倖的是,這一屆的雕塑大獎頒發給了當時已負有盛名的大師賈科梅蒂和摩洛蒂。

1964年,美國的波普藝術現身威尼斯雙年展,既給了威尼斯雙年展新的活力,又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許多人認為波普藝術的出現是美國對歐洲的文化殖民主義。此屆威尼斯雙年展為美國波普藝術家羅伯特·勞申伯格頒發了繪畫大獎,碰巧喬治·莫蘭迪在那時死去。也許這就是一個信號——舊的歷史階段的終結而新的實驗性當代藝術時代的到來。

在這種瘋狂的有創意的波普藝術之後,1966年雙年展似乎是對理性的回歸和關注。這一年裏主要展出的是光譜藝術、動力藝術和編程藝術。阿根廷藝術家朱利奧·勒帕克的動力藝術品和委內瑞拉藝術家拉菲爾·索托的藝術品的氛圍籠罩著整個展區。這次的繪畫大獎頒發給了索托,而不是發給勒帕克。因此,這一屆雙年展也獲得了另外一個別名,被稱為“白色展”。在這一年的回顧展中,波丘尼的111幅精美的油畫和去世的莫蘭迪的83幅油畫和64幅水彩畫也格外精彩。

1968年的暮春,法國“五月風暴”爆發了,歐洲許多藝術學校的學生把威尼斯雙年展當成是中産階級文化的“經典目標”而應被革除。很多國家的藝術家加入了示威遊行的隊伍,他們團結一致,把畫反扣到墻上,以示不滿。與此同時,威尼斯雙年展正經歷著落後體制和新社會文化之間的衝突。各社會階層也都不可避免地面臨著這樣的矛盾衝突,而威尼斯雙年展已在這中間徘徊了許多年。

儘管雙年展已經存在明顯的、嚴重的問題,但1970年威尼斯雙年展還是如期舉行。1968年的抗議行為為以後的雙年展留下了可貴的改革動力,自那以後藝術大獎(Gran Premio)被取消, 取而代之的是金獅獎。由米蘭藝術商厄托· 甘費拉裏(Ettore Gianferrari)經營多年的銷售部也被取消了。儘管很多人不得不承認銷售部其實在市場運作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時至今日,銷售部一直沒有再重新啟用過。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