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迭走迷宮:中國聲音藝術作品展亮相紐約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28 10:26:30 | 文章來源: 藝訊中國

聲音藝術進入中國後,其發展路線與實踐方式已完全為當代中國的政治體系,意識形態,社會結構及市場經濟規則所重塑(本土化)。中國的聲音藝術實踐者們(雖然他們通常避免以“聲音藝術”命名自己的創作)創作出了同其起源:西方聲音藝術已無太大糾葛與聯繫,但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由現居住工作于紐約的獨立藝術與科技策展人,研究者袁小瀠策劃,Harvestworks 將通過為期三天的展映節目“迭走迷宮”(Lost in the labyrinth),為公眾呈現一組當代中國實驗音樂領域(即聲音藝術)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的作品,他們分別是殷漪,韋瑋,盛潔,李劍鴻,林其蔚,樓南立,賣賣,顏峻八位藝術家,該項目也是2013年紐約電子藝術節活動之一。ARTINFO就此採訪了策展人袁曉縈,分享她策劃這個展覽的初衷,中國聲音藝術的現狀以及其他。

記者: 為什麼選擇策劃這個關注聲音藝術的展覽?

十部作品所給予的資訊量與多元的創作方式,對於從嚴格意義上講,這個項目不能被歸類到”聲音藝術“事件中,也不是”展覽“。確切地説,這是一次短暫的,對於一些活躍在當代中國實驗音樂與聲音創作領域的藝術家的視頻與音頻作品的展示。 必須承認我本人對於聲音藝術相關知識的掌握決定了藝術家及作品選擇上的局限性。很多同樣活躍,優秀甚至前輩級別的藝術家和作品沒能被收集在這個展示中,這是很遺憾的,但所幸這不是最後一次。

我對聲音藝術的接觸來自於身邊從事這類創作的朋友們。在媒體藝術範圍內,聲音藝術自成一門獨立學科,需要系統與專業的學習,持續性的研究,並且要對設備與應用軟體極為熟悉,敏感。這些專業素質很多我都尚不具備;每一次與國內外聲音藝術家的接觸與合作,對我來説都是難得的學習機會。與其説我在為他們策劃這個項目,不如説他們在支援我對於聲音藝術方面的研究。這種互利關係其實一直是我很享受的。

記者: 選擇這幾位聲音藝術家的原因?

選擇現在這幾位藝術家的原因首先是我已經和他們之中許多人合作過,熟悉他們的創作路數,也非常喜歡他們的作品。掙扎每天都有,並非因為找不到好的藝術家,而是因為實現項目的條件太過苛刻而不便聯繫尚未合作過但非常優秀的藝術家。可供選擇的藝術家遠遠多出現有的幾位,但放在全中國,也只有大家都知道的那麼一小群人,仍然是很薄弱的一個群體。

記者: 這次令你印象最深的作品是?為什麼?

如果提問針對我的項目中的參展作品,應該是盛潔的《廢墟》和李劍鴻的《Talks at the Pigsty》。原本選了VAVABOND的一組聲音日記,非常生動並賦有情趣,但製作上和其他作品穿插有難度,只好放棄。

盛潔的《廢墟》是視頻/音頻作品,影像部分來自藝術家某次去朱家角遊玩時隨手拍攝的畫面,聲音來自2011年10月在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戶外空間做現場時採集的素材加後期剪輯。《廢墟》的主題影射當下中國社會權貴階層的怪現象,藝術家對於每個畫面細節和聲音的再剪輯與搭配都做到了純熟完美,整部作品充滿哥特式的陰鬱鬼魅,沉重且震撼人心,很巧妙地傳達了作品闡述主題的沉重與焦慮。而李劍鴻則將自然環境中取材的,原本不可能為藝術創作所用的動物的哼鳴轉為一條聲音作品。我喜歡他對聲音的細膩的敏感和靈巧的取材和運用。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