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公望富春山”羊曉君隸書展將在台灣舉辦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14 10:54:0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頑石點頭 羊曉君

由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台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的“公望富春山”羊曉君隸書展將於5月18日下午在台北孫中山紀念館開幕。

本次展覽將展出中國殘疾人書法家協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羊曉君精心創作的作品30余幅。這是著名書法家羊曉君繼2012年8月22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家在富春山”羊曉君隸書展之後舉辦的又一次重要展覽。

羊曉君近照

本次展覽名為“公望富春山”,可以説內涵非常豐厚。羊曉君告訴記者,“公望”兩字有公之希望之意,更是包含有盼望、仰望、眺望、望眼欲穿等感情元素。文化需要傳承延續,才有發展和繁盛。黃公望及其“富春山居圖”無疑是中國繪畫史上的典範, 它的影響力可以説難以估量。尤其是對於羊曉君這樣誕生在其原創地的書法藝術家來説,更是心所向之,情所繫之。羊曉君説,黃公望在當年十分艱苦條件下,幾千個日日夜夜,默默無聞潛心創作,正是這樣的藝術精神,始終影響著自己。

從2012年的“家在富春山”到2013年的“公望富春山”,是羊曉君向黃公望致敬的一種方式,這其中凝聚了羊曉君太多的思考,花費了他太多的心血。北京展以“富春山水”為主題,而台灣展則更注重兩岸文化的認同和人民的盼望。陳列于展廳中的140cm*140cm的大幅“望”字,囊括了本次展覽的基調與寓意。

羊曉君選擇隸書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圍繞“高古”二字做文章,不摻時流,但又能“守道不封己”,遵循藝術原則,善學苦練,自然出新。他的創作借鑒篆籀之意,充分體現古雅雄逸的自然韻度。並且,羊曉君寫隸,並不在意點畫的謹飭工細,而是放筆縱橫自然連貫,並不刻意雕琢,卻充分展示柔軟筆鋒在運作中的流宕與蒼莽。在氣度上,則繼承了漢隸的宏大雍容。應當説,羊曉君是深得漢魏碑誌運筆流動與爽健之三昧的,從而在質樸簡約中保持了對技巧的輕鬆把握和自如運用。正因為如此,他的隸書在面目上並不拘泥于與某碑或與某家相似,但在整體氣息上則繼承了漢碑隸書的審美特徵。

金石可鏤-羊曉君

羊曉君不僅是一位獨立思考的書法藝術家,同時也是一位身殘志堅、熱愛家鄉、熱心公益事業的書法藝術和書法文化傳播者。他曾無數次為社會公益事業捐寫書法作品,多次代表中國殘疾人書法家出訪國外進行書法藝術交流。對家鄉的書法事業的發展更是盡心盡力。

張岡詩句 羊曉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