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富春山居圖》在大陸能否合璧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22 13:20:57 | 文章來源: 中華工商時報

關於《富春山居圖》在大陸的合璧,司法免扣押的確是個問題。但在文化界人士看來,總有其他變通方法,比如到第三方展出,或是共同辦展。

就像溫總理所説,五十年的政治阻礙不了五千年的同源文化。

雖然現在,"無用師"在那頭,"剩山"在這頭,但是,相信終有一天,"缺月重圓會有時"

“情天再補雖無術,缺月重圓會有時。”這是當年台灣日治時期,台中一位著名詩人林朝崧在《送呂厚庵秀才東歸》中留下的名句。時隔近百年,2012年3月14日,一位古稀老人深情地在一個特殊的地點讀出這兩句本已快要湮沒在歷史塵埃的詩,人們再次想起了林朝崧,也又一次更深刻地記住了《富春山居圖》。

2011年6月1日,台北故宮博物院在晶華宮為一幅特殊的畫作迎來了一次盛大的開幕——“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同年10月27日,由中影集團、鳳凰衛視、派格太合環球文化傳媒等單位聯合攝製,投資過億的電影《富春山居圖》在杭州舉行開機儀式。

然後,一夜之間,《富春山居圖》的郵票從發行初始的三十四元漲到八十八元,而且還在繼續看漲,締造了郵市的又一個傳奇。緊接著,中國玉雕刻畫大師邵忠田宣佈,為了《富春山居圖》閉關一年,將用罕見的纖維玉為其雕刻一幅特殊作品。

究竟是什麼魅力,讓《富春山居圖》從官方到民間,從文化界到收藏界,一致“大癡”?這幅畫卷的魔力究竟源自何處?

所謂富春在水一方

“生於庚寅年,毀於庚寅年,名于庚寅年”。

這是台北故宮博物院、前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傅申有名的“三句話富春”。

“生於庚寅年”,年近八十歲的元朝畫家黃公望懷著對山水寄情、對摯友無用師的深沉情誼,高齡創作,歷時七載于庚寅年成此大作;三百年後的庚寅年,明代收藏家吳洪裕因為對這幅畫太過於摯愛,臨死前竟執意要將此畫焚燒殉葬,是為“毀於庚寅年”;同樣是在庚寅年的2010年,溫家寶總理在答記者會上的懇切期盼,讓《富春山居圖》徹底從一件藝術珍品昇華為兩岸相連的文化象徵符號。

這樣一幅畫卷原本意寓山水祥和,怎料命運坎坷,屢遭世事變遷。其中《剩山圖》和《無用師卷》,竟有三百六十年,未能完璧。

畫作雖在第二個“庚寅年”因吳洪裕子侄“火中救畫”未遭徹底焚燒厄運,卻從此畫分兩段,前一段《剩山圖》經年徜徉民間,最終由名畫家吳湖帆割愛贈給原作地浙江省博物館收藏;而後一段《無用師卷》則集“三千寵愛”入藏清宮,成為乾隆皇帝的掌上明珠,後於1933年,在日寇大軍壓境華北不保的亂世時分南遷,漂泊十五年後落戶台灣。

從此,《富春山居圖》前後兩段,隔海相望。

“畫猶如此,人何以堪?”本是同根,長久離分。

曾經,明末小朝廷偏安台灣,兩岸一度分離;清末甲午海戰,中方失敗,台灣被割讓日本,兩岸再度分離;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兩岸三度分離。

有時候,在水一方是種意境;有時候,卻是一種痛苦。於是,才有了,鄉愁。

但使三生盟片石,不應一步阻雷池

台北故宮博物院《富春山居圖》合璧展上,有一位從杭州趕來的老人,顫顫巍巍在自己買到的同名紀念封上,恭恭敬敬抄了一首余光中的《鄉愁》。他説,鄉愁不止是一枚小小的郵票和一灣淺淺的海峽,更是一幅長長的畫卷,多想看到這幅畫卷2012年的時候能完璧在大陸。

有這個心願的,不止這老人一位。許多因為“富春山居”而成“圖癡”的社會各界人士為其奔走多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鳳凰衛視的總裁劉長樂先生。

從2001年到2011年,為了促成合璧展出,劉長樂先生先後在兩岸奔走三十多趟,橫跨民進黨、國民黨兩段執政時期。利用鳳凰衛視、鳳凰網開闢專欄、製作專題,千方百計用自己的影響力和鳳凰衛視、鳳凰網的特殊平臺,用文化概念來連接兩岸,盡力促成各方共識。時任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周功鑫女士説,為了《富春山居圖》,劉長樂實在“癡”進去了。

然而兩岸因為政治、歷史、法律和其他遺留問題,小小的一次“合璧”展,一直遲遲不能實現。剛開始是因畫作真偽問題掀起了討論,後來是兩岸博物館就合璧具體事宜不能達成一致,甚至還有來自某些方面無中生有、借題發揮的阻礙。

但是就像某報發表的一篇深度評論所説,兩岸同源同宗,遲早有一天是要“葉落歸根”的。這一點如同瓜熟蒂落,毋庸置疑。

正如《富春山居圖》的合璧,如劉長樂先生般的“富春大癡”們,十年的努力和積蓄,有時需要的,不過是一個契機。

2010年3月14日的總理答記者問,在答台灣記者提問時,溫家寶總理説:“元朝有一位畫家叫黃公望,他畫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圖》,八十四歲完成,完成之後不久就去世了。幾百年來,這幅畫輾轉流失,但現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浙江省博物館,一半放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我希望兩幅畫什麼時候能合成一幅畫。畫是如此,人何以堪?”

這個理通情更濃的強有力契機,加上浙江博物館方面表示,“只要能促成合璧,《剩山圖》過去沒有任何障礙”,最終促成了2011年6月《富春山居圖》的“台北合璧”。

溫總理説,我不相信,五千年的文化和人之常情,敵不過五十年的政治遺留。

然而,還不夠。

文化應該是雙向的相互交流。台灣同胞有幸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看到了完整的《富春山居圖》,2011年6月的時候,大陸的同胞千里迢迢跑到台灣去感受合璧。正如抄寫《鄉愁》的那位杭州老人,多少同胞們殷切希望《富春山居圖》在大陸也能進行展出,多麼期待《無用師卷》“回趟家”。

只可惜,這個心願恐怕暫時還無法實現。

拋開政治因素不説,兩個最為現實的問題擺在這個美好的“回家”願望面前:一是台灣方面強調要遵循司法免扣押的法律,但是大陸目前沒有這個法律,擔心文物展出時可能會有爭議;二是台北故宮博物院有七十件文物內定為“限展國寶”,展出是有期限的,而且按規定有些不能出館,其中就包括《富春山居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女士介紹,收藏在台北故宮裏的七十件國寶展品,每五年輪展一次。那些年份比較久,狀況需要特別維護的繪畫和書法,一般每次展出時限是四十天,但《富春山居圖》因為其特殊性,已經破例展出了兩個月,也就是説,多了三分之一的展出時間。“書和畫,是在紙和絹上的,當它被打開的時候,光照、溫度和人流量都會影響到文物的壽命,要進行長時間的特別維護。所以將來可能要六年之後,我們才能再次看到這幅圖。”周功鑫女士這樣解釋。

她還説,任何的文物,要出去,都需要一個司法免扣押,這本身是有關藝術交流的一個法令,也就是説,在展出的時候,不接受任何的司法主張。

打個比方,假設《無用師卷》在巴黎展出,展出的時候有人跑出來説這是我家的,或者説這個畫展有問題,這個時候法院就要來處理,法院來處理就等於干擾了這個展覽,對於展覽來説,影響很大,所付出的經費、人力、時間,都可能會白白浪費。

2012年,呼籲大陸通過司法免扣押的聲浪越來越大。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紫玉山莊董事長黃紫玉女士就為此正式做過提案。

然而,司法免扣押是國家之間進行藝術交流的法律詞令,如果為此立法,大陸會面臨一個尷尬的政治問題,即“默認”台灣是一個“國家”,等於台灣“被”分離出去了。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明確表示過,大陸為此專門出臺一部法律的現實條件不具備。

如此看來,翹首以盼的大陸同胞很難短期內在《富春山居圖》的故鄉看到這幅名作再次合璧。

難道真的沒有別的解決辦法了麼?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