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家在富春山”羊曉君隸書展將亮相中國美術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30 14:26:5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頑石點頭

由中國書協、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中國殘聯宣傳文化部、浙江省文聯主辦,浙江省書協、富陽市人民政府承辦,杭州市文聯、杭州市殘聯、杭州市書協協辦的“家在富春山”羊曉君隸書展將於8月22日上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

本次展覽將展出中國殘疾人書法家協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羊曉君精心創作的作品40余幅。孫過庭的書法、黃公望的山水長卷、鬱達夫的文學作品、胡震、羅隱、董誥父子,這些歷史文化名人,無不留下過頌讚富春山水的篇章,詩書畫印,在富陽這方土地上,開出了一朵朵燦爛的花朵。結出的果實,穿越千年,如今依然惠及當今。作為成長在富春大地上的著名書法家,羊曉君細細品味這些果實,它們的營養滲透到了他的血脈肌理。羊曉君選擇隸書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圍繞“高古”二字做文章,不摻時流,但又能“守道不封己”,遵循藝術原則,善學苦練,自然出新。他的隸書創作借鑒篆籀之意,體現古雅雄逸的自然韻度。

德不孤

羊曉君寫隸,並不在意點畫的謹飭工細,而是放筆縱橫,總是自然地連貫地寫,並不曾刻意雕琢,充分展示柔軟筆鋒在果斷運作中的流宕與蒼莽,在整體氣息上繼承了漢隸的宏大雍容。他極見功底的隸書功夫是植根于漢碑,深得漢人運筆流動與爽健之三昧。

他在創作中,除了注意把握點線凝煉堅實,結體端嚴緊湊的基本原則外,還十分注意體現運筆的流動與爽健。本來,隸書在漢代是日常應用的書體,從漢代簡牘墨跡中可以明確感受到,古人在寫隸書時只是自然、連貫地書寫,其中隸書特有的筆法動作都是自然而然地融入書寫過程中,並不作特別的修飾雕琢。羊曉君寫隸書正是抓住了書寫意趣這一書法藝術的核心要素,在揮毫落墨之際,並不刻意于點畫的謹飭與工細,而是放筆縱橫,充分展現柔軟筆鋒在果斷運作中所形成的流宕與生動意態,從而具有一種蒼莽古拙的氣息,在質樸簡率中保持了對技巧的輕鬆把握和發揮運用。正因為如此,他的隸書在面目上並不拘泥于與某碑或某家相似,但在整體氣息上則繼承了漢碑隸書宏大雍容的審美特徵。

節臨漢《張遷碑》

在創作形式上,曉君偏好隸書對聯而以行楷作長篇邊跋,在這一點上似乎深受華人德的影響。其行楷書取徑于北朝碑版墓誌,用筆沉著樸實,結字疏宕灑脫,不求工細而姿態清逸。這種風格上的選擇使其他作品在整體上顯得統一和諧,體現出曉君對碑刻文字及其審美趨向的理解與挖掘,而對作品形式與構成因素的成功把握,也更證明了他在書法實踐中的冷靜和理智。而他的小字行書,亦用碑味筆法表達行書筆意,一任揮灑而不做作,有來歷而能寫活,拙中求熟,生機勃勃。選擇漢隸,固然與他有幸結識並師從當代隸書名家華人德先生有關,但更主要、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他內心與漢碑渾厚樸茂的精神相契合。羊曉君特殊的生活經歷和身體素質使他對生活和人生有比常人更深切的體悟和理解,並進而更加珍惜生命、珍愛人生,熱衷事業,發憤圖強。他正是借助渾厚樸茂的漢隸這一特定載體來抒寫其內心面對挫折不屈不撓、自強不息、銳意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追求。

羊曉君不僅是一位獨立思考的書法藝術家,同時也是一位身殘志堅、熱愛家鄉、熱心公益事業的書法藝術和書法文化傳播者。他曾無數次為社會公益事業捐寫書法作品,多次代表中國殘疾人書法家出訪國外進行書法藝術交流。對家鄉的書法事業的發展更是盡心盡力。去年在他的努力下,富陽已成功成為“中國書法之鄉”。

羊曉君

羊曉君,字子緣,男,1964年6月出生,浙江富陽人。現為中國殘疾人書法家協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羊曉君自1982年開始學書法,師從華人德、朱關田先生。勤奮好學,孜孜不倦,精研漢隸,主臨《張遷碑》,旁涉其他漢碑,與明清隸書名家之作,後兼習唐碑、魏志、漢簡等,書風雅逸樸茂,厚重正氣。他的書作在繼承漢碑的基礎上,又能兼融他家之長、所見渾樸沉著、宏大穩重之氣,用筆沉靜而生動,不拘泥碑刻刊鑿之跡。

其作品榮獲中國書法最高獎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獎、“第三屆全國楹聯書法大展”金獎、“全國第四屆電視書法大賽”一等獎、第八屆、十二屆“群星獎”優秀獎、浙江省人民政府文學藝術最高獎“魯迅文藝獎”,“第二屆西泠印社國際書法篆刻大展”西泠印社獎。先後入展“第八屆全國書法展”,第三屆、第八屆全國中青年書法作品展,“首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當代書壇名家系統工程“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全國五百家書法精品展”,“國際書法大展”等。《中國書法》、《書法》、《書法報》、《書法導報》、《美術報》等專業報刊作專題介紹。出版專集有《羊曉君書法作品選》、《羊曉君書法作品集》、《羊曉君書法藝術》《羊曉君隸書歷代名人咏富陽》、《中國書法》雜誌當代著名書法家《羊曉君卷》等。

2006年10月被中國特奧會授予“特奧愛心專員”。2008年榮獲中國書法“十大年度人物”。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