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2013年2月5日,廣東美術館舉辦“風·雅·頌——廣東美術館開館十五週年館藏精品展”,在蛇年春節期間為觀眾奉獻一場豐盛的視覺文化大餐。
這是一個超規模的大型藏品展,廣東美術館用全部展廳,展出從3萬餘件(套)館藏品中精選的300余件藝術作品,其中既有以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為主體的架上藝術,也有以裝置、影像、攝影、當代陶藝為主體的當代藝術。這種超大規模的藏品展,在中國美術館界也是第一次。
展品以《詩經》“風、雅、頌”分類方式把展品分為三大類,這種分類方式不僅是對作品內容的簡單歸類,更涵蓋了關於藝術社會功能和社會身份標識(禮制)的思考與討論,通過這種獨特展示結構的分類,既向公眾清晰地呈現了廣東美術館的學術定位,又以一種對藝術結構的宏觀把握,來探討當代中國視覺藝術在當下社會中所發揮的作用,從而便於觀眾以自己的知識結構、審美取向以及價值評判,與展品産生碰撞,進而認識、了解作品,獲得審美愉悅。而展品也將在此過程中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審美價值,實現廣東美術館以優秀展品文化惠民的理念。
“風”——100余件當代藝術作品,既呈現出一種普遍的平民情懷和個人意識的表達,又以豐富的互動模式,讓觀眾獲得交疊多元趣味的體驗。
在詩經中,“國風”是周王朝各諸侯國日常生活的再現,是平民情懷和個體意識的表達。與此相應,“風”這一部分主要展現的作品,儘管創作者來自於中外不同國家和地區,然而都是以一個普通人的眼光——而非藝術精英——的眼光來看待並且表現當代的生活與情感。從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代個體在工業化社會中的機械化;可以看到大眾文化中個人真實情感的缺失;可以看到都市生活中普通人的迷茫與無助,或者是荒謬和呆滯。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對於當代生活狀況的反思以及對於未來生活的探討。正如所表現的題材一樣,這些作品的語言同樣是多元而自由的,我們很難在它們之中找到一個一致的或者統一的標準和格式,但是卻和國風一樣,充滿了各自鮮明的特點。
“風”的這部分當代藝術作品,在陳列中我們加強了展品與公眾的互動性,目的在於讓觀眾可以參與到作品當中,不僅在作品前感到好看,更要讓他們感到“好玩”、“有趣”,在“好玩”、“有趣”的感受中認識當代藝術,了解當代藝術,從而喜歡上當代藝術。例如梁鉅輝的裝置作品《變、變、變》,許多道同樣的門被置於一個房間,置身其中的你是驚喜、是焦慮、是困惑、還是迷茫?你會打開那一扇門?敞開的門背後又有什麼?會不會有一扇像童話中的隨意門那樣可以穿越時空?答案正在等待觀眾自己走進作品去尋找,每個人的答案都會不一樣。又如王魯炎的《自行車》,幾輛與普通單車無異的自行車停放在展廳裏,若你能親自騎上去嘗試,這幾輛自行車又將帶給您不一樣的驚喜和發現:原來這些單車是可以倒著騎的!這些作品在讓觀眾親身體驗的同時,使觀眾成為作品的重新演繹者,而作品也會因為觀眾的參與和演繹,煥發出新的獨特的魅力。
“雅”——百餘件花鳥畫、山水畫、油畫、版畫作品,以普遍性和共通性的審美語言,給觀眾一種視覺感官和精神上的享受;以如書齋般平和嫻靜的展廳格調,讓觀眾進入單純、輕鬆的審美環境,于喧囂的都市中獲得一刻逸靜。
詩經中的“雅”本身是一種正樂,是文人階層審美趣味的再現。本次展覽“雅”這一部分的藝術作品同樣強調語言的感染力和審美元素。展品涵蓋了山水畫、花鳥畫、油畫、版畫、瓷器等多種藝術形式,展現了風花雪月般的閒情雅物和美好場景,通過真摯的情感、純粹的語言來表達美的情感,勢必能給觀眾帶來視覺和感官的享受。觀眾駐足於此,近距離地觀賞著黃賓虹、于非誾、林風眠等名家大師的畫作,嗅聞著淡淡的紙香、墨香,感受著滿屋的才氣、雅氣,足以滌蕩現代喧囂都市的疲憊,凈化原本清凈愉悅的身心。
為了讓觀眾可以在清新高雅的審美氛圍中怡養心性,位於三樓展廳的“雅”的部分,在展廳佈置上採用具有傳統符號的木隔板,營造出具有“家”的氣息的展示空間,以一種如書齋般平和嫻靜的格調,讓觀眾很快就走進一種單純的、輕鬆的欣賞環境,沉浸到恬靜清雅、如夢似幻的藝術氛圍中,體味藝術之美帶來的無限愉悅。這種布展結構,使走過一、二樓的熱鬧場景的觀眾,到了三樓的展廳,可以體味到另一種寧靜,從而對美的認知也獲得一些別樣的領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