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俞可:我們正存在於人為製造的“景像”世界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08 14:32:09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景像2012”中國新藝術展,策展人俞可在布展現場



“過於物化、景觀化會導致我們對事物的認知發生偏差”

您在“景像2012——中國新藝術”的展覽前言提到,現在社會中各種人造景觀讓人感到消極,請您闡述一下這個“消極”具體指是什麼?您覺得上海這個城市有這方面的代表性嗎?

俞可:現在我們正處在人為製造的、一個被物化的世界景觀環境中,這種過於物化、景觀化會導致我們的生活態度以及對事物的認識發生偏差。這是不是我們所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抑或文化方式?“消極”主要是從這個角度來説。所以我覺得這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一個話題,並不是説來批判這樣一個現實,而是想引起大家的思考和關注。

上海是一個比較典型化的場域,它是中國整個發展進程中一個典型化的前沿城市,藝術家在這個特定的地點做展覽,可能會做出不同的感受,因為文化藝術需要存在於一個比較針對性的現場,這是一個有機的聯繫。

您提出“景像”這個概念,與我們平時理解的“景觀”有什麼區別?“2012”這個數字您將賦予它什麼新的含義?

俞可:在媒體製造的或是我們想像的世界中,我們是不是具有真實的文化態度、生活態度?“2012”本身就是具體存在的一個時間上限制,作為我們人來説,是不是就無節制地利用資源,任憑物化來我們改變我們的生活?從人類生存的地球本身而言,我們對物質的依賴性,都會給我們帶來限制。另外,如果把瑪雅預言放在特殊的語境中間,它就會有多義性,宇宙是我們無法把控的,藝術家也同樣無法去把控,但是,我們自己是不是正在毀滅我們這個世界?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使朝著一個毀滅的方向在發展還是朝著幸福的方向在發展?所以,這個2012具有兩重性。

“媒體是還原真實、虛擬、文化消費的橋梁”

您理解的“新藝術”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俞可:“新”顧名思義就是和過去不一樣,“新”好像是我們人類一直追求的一個目標,不斷去改變和創造。在我看來,“新”並不就意味著好,這裡的“新”是指不是在過去的視覺經驗裏面,是具體對未來的一個探討。

這次展覽選藝術家和作品您是參照一個什麼樣的標準?

俞可:在這次展覽,我想還是以策展人自身的知識結構、文化態度和判斷來決定我們對藝術家的選擇,也許是做了一個不是很靠譜的選擇,但我覺得展覽的最終結果會給我們一個評分。藝術家的創作方式,可能也是我們選擇參考的一個方面。我想每次展覽都是在偏見與妥協中完成的,在困境面前,我們儘量理想化地去面對,至於結果還是交由媒體、批評家及每個觀眾去評説,畢竟媒體才是還原真實、虛擬、文化消費的橋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