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走訪藝術家工作室:孟祿丁——重要的不是結果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06 09:50:20 | 文章來源: ART BANK

從第四畫室説起

1985年,對中央美院油畫係和孟祿丁而言,都是一個重要的年份。這一年,中央美院油畫係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除保留原本的三個油畫工作室外,又新成立了第四畫室。而藝術上一向追求自我表現的孟祿丁,也從以蘇派教學為尊的第二畫室轉到第四畫室。“這個剛剛成立的第四畫室究竟怎麼搞怎麼畫,我們都不甚清楚,只是當時有個明確的教學宗旨:做有個性的,研究現代派的藝術。”孟祿丁説道。一時間,第四畫室成為4個油畫工作室中最自由、最開放、學習氛圍最輕鬆的工作室。而這個時期的孟祿丁,也毫不猶豫地放棄了超現實主義的繪畫語言,走向了表現主義。當被問及為何輕易地就放棄了已經駕輕就熟的繪畫語言時,孟祿丁表示:“年輕就想嘗試不同的東西。我後來也畫過超現實主義風格,但總覺得不適合自己。其實,現在回過頭來看,覺得超現實主義也是敘事的東西,本質上與敘事的寫實主義沒什麼區別,不是我內心想要的,表現主義才能把我當時的感覺和情緒呈現和釋放出來,所以才有了畢業創作《足球》。”但沒過多久,孟祿丁又從表現走向了抽象。

1988年,轟動一時的人體藝術大展在中國美術館拉開序幕,成為上世紀80年代思想解放和創造自由的重要文化事件之一。由於“人體”在那個年代的高度敏感,這場展覽迅速且廣泛地捲入到各種輿論的紛爭中。作為思維前衛的孟祿丁,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場藝術的盛宴。他的作品《元態》作品參加了此次展覽,畫面中描繪的形象不是具象人體,而是人體生命狀態的抽象表達,一種更接近內心的傾訴。《元態》用宣紙、水墨、油畫、麻布等綜合材料創作而成,在繪畫語言上完全顛覆了自然的寫實再現,力圖把生命的意識與性的狀態呈現到抽象的語言形態中去。談到這次藝術語言的再次轉變,孟祿丁説道:“我覺得繪畫語言的轉化是自然遞進的,你畫到表現的時候,對繪畫的視覺體驗就有一種感悟,當表現主義往前走的時候,就是抽象,這是逐步貼近我的內心世界的過程。其實,一直到此刻,我都只是在探索、實驗的過程中,希望我的藝術在短時間內有一個跨度,推到一種極致狀態,就像人生一樣,把生活的跨度、情感的跨度拉大,之後才知道什麼是我要走的,什麼是我應該選擇的,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顯然,在短短幾年中,孟祿丁衝破了傳統教學的束縛、時代的羈絆,在不斷的藝術追求中找到了最本真的自我,並在隨後的十幾年中,堅毅地走在抽象藝術的道路上。

重要的是過程

“我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喝一杯咖啡,要不就一天都沒有精神。”孟祿丁笑著説道,這是他旅居海外十幾年養成的習慣。在美國居住期間,他深深體會到東西文化的差別,體會到為什麼西方能産生那樣的藝術作品。但讓孟祿丁難以忘懷的,還是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的認識過程,並有了“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體驗過程”的藝術格言,此時的孟祿丁,也正試圖將人生的感悟化作抽象的語言,在作品中傳達一種過程的體驗。

1997年,“零系列”誕生了,這是孟祿丁抽象領域裏的又一里程碑。畫面中,單純的顏色碰撞,以及簡單的“圓”出現在這一系列的作品中,並成為標誌性的語言符號,而畫面中那一揮而就的速度感,則在靜止的畫面中呈現了具有時間感的“過程”。但對叛逆的孟祿丁而言,總覺得做得還不夠,還不徹底,如何才能把“簡單的過程”發揮到極致呢?多年之後,“元速系列”階段性地完成了藝術家賦予的使命,把“單純”與“過程”有機的結合,並向縱深跨了一大步。

現在,“元速系列”或挂或立地陳放在孟祿丁雪白高挑的工作室內。光線透過落地玻璃窗傾瀉一室,映照在作品上,讓原本就色彩斑斕的畫面顯得更為耀眼奪目。這些作品並非直接由藝術家親手創作出來,而是借助一種特製的機器完成。“早些年的那些抽象還是太傳統,我想要簡化,想要更單純,就像現在,我的作品中,連我自己都抽離了!”孟祿丁説道。可見,藝術家已經將畫面語言的“純化”融入藝術創作中,去掉了人為的繪畫趣味和手繪的慣性存在。

工作室正中央,那架狀似飛船、生産作品的鋼質機械靜靜地矗立著。在操作臺上方,懸挂著裝滿各色特製顏料的玻璃小瓶,下方,則安裝了一個超大的方形旋轉臺。孟祿丁躍上操作臺,一邊實際操作使用,一邊饒富興致地講解這個大傢夥的操作原理:“我是利用電力裝置讓旋轉臺自動飛轉起來的,通過操作桿達到無級變速,以便調節旋轉臺的快慢。轉得快時,可以達到車的速度,仿佛直升飛機上的螺旋槳!”在孟祿丁的手動控制下,整個畫面高速運動著,玻璃瓶中的顏料以點的形式甩出流動的痕,放射的線,而旋轉的畫面也在我們面前虛妄成一片,那種速度與激情讓我們頓悟到孟祿丁藝術創作的快樂所在。

此時的藝術作品已然是一個結果,而重要的是創作過程,開動機器的一剎那,以及機器的旋轉和速度感帶給顏色的碰橦和溶合,帶給藝術家的心靈愉悅和視覺驚喜,都是藝術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藝術家提及的重要的“偶發過程”,這一過程使藝術轉化為自然的生成和存在。孟祿丁不禁感慨道:“作品不重要,藝術是什麼樣子都可以,用什麼樣的形式呈現都無妨,最重要的是,藝術是一種態度,它的存在就是告訴人們,有這樣一個人在這樣的想著,活著!玩著!”

藝術銀行VS孟祿丁

記者:您是如何看待中國抽象藝術的?

孟:在學術上,雖然有高名潞和栗憲庭等很多資深批評家都介入抽象藝術領域的理論建構和策展,但都沒有充分展開,特別是在抽象藝術的觀念闡釋方面。在美術史中,首先出現了現代主義抽象以及現在的當代抽象。所謂現代主義抽象,就是由點、線、面組成的作品,例如我早期創作的“元態”;所謂當代新的抽象,則是更多帶有觀念性的抽象作品,不會局限在抽象的語言形態之中,而存在於創作的觀念指向裏,因此,把兩者分開是十分必要的。如今,藝術市場上的抽象,很多都是現代主義的傳統抽象,而我現在創作的“元速系列”則是真正屬於當代的觀念抽象。

記者:我們應該怎樣欣賞抽象藝術?

孟:最初,我們對繪畫的理解,都是畫面一定要表達些什麼內容和題材,例如運用寫實去敘述故事情節,用表現主義去闡釋情感。對抽象藝術的欣賞,沒有簡單的途徑,首先要用心,要多看。相對於其他藝術語言,抽象屬於思維的藝術,如果你喜歡哪個抽象藝術家,你要努力去研究他所有作品的發展脈絡、轉變過程,而不是只想從畫面裏面看到故事和圖像。但最為重要的是,看懂抽象藝術的前提是先有敬畏之心,要理解藝術不是世俗世界的再現,作品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獨立存在。

記者:抽象藝術都是很難理解的,對於觀者誤讀您的藝術,您有什麼看法?

孟:我不要求別人和我一樣,學生和我一樣,我儘量不去主導別人的想法,反而特別尊重別人的想法。一個作品挂在墻上,就已不屬於藝術家了。而藝術也恰恰是不可解釋,才有魅力和無限的想像空間。就像有人問畢加索:“你的作品是表達什麼?”畢加索答道:“你知道鳥在説什麼嗎?”畢加索在説一個問題:當你用文字、語言試圖解釋藝術品時,卻都是對它的限制和誤導。換句話説,連我自己都不能讀出作品全部,藝術家不應過度解釋自己作品,誰也不會給出任何正確答案,人們應該通過自己的感覺去閱讀和欣賞作品,人們應該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尋找不同答案,這恰恰是藝術的功能所在。因此,大師都是高處不勝寒的,如果一件作品人見人愛的話,那它的語言肯定是平庸的。

記者:藝術語言中,寫實、超現實、表現、抽象四者之間有高低之分嗎?

孟:這四種表現語言沒有高低之分,只是不同的表現媒介和方式,包括現成品藝術、裝置,都是一個載體。我們欣賞藝術作品時,不要局限在某一材料或表現方式上,這些不是評判藝術的優劣和高低的依據。給世人提出問題,展示一個全新的獨特的看世界的視覺視角,才是真正的好藝術的目的。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