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試論新疆當代文化藝術生態建構的地理方式與西域脈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6-19 08:59:2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境遇、經濟現狀,新疆油畫在建國以來形成了龐大的俄蘇寫實主義傳統。新疆的地緣政治,毛澤東時代遺傳的根深蒂固的文藝觀念,相較內地略顯稀少的前沿學科研究、視覺經驗和觀念閱讀資源,以及咨訊接納與自我造血資源的貧弱,加之之於客體的個體生命覺醒狀態,學習、認知方法的滯後等現況,使得新疆的藝術經驗大多局限于古典和前現代審美(缺乏當代審美和觀念閱讀年齡)。不具備與內地同步的文化藝術更新能力,和同層次的文化及審美水準。文化藝術尚待形成合乎新疆“前現代”和些許“現代”文化背景的內在精神敘求和科學的外在表達,豐富的歷史在轉換成應時文化産品和新學科及前瞻意識時乏力。學理上依舊更多的是傳統的倫理理性和實踐理性,少有現代文化不可或缺的人文理性與思辯理性[2] 。

顯然作為伊斯蘭中國地區的新疆,東方語境與西方語境緩衝的現象和潛在景觀古來已久,其作用下的文化藝術樣式,在俄蘇寫實主義、工具美術等新傳統之後依舊有別於普遍批評和書寫的習慣。新疆現代文化和當代藝術生態的建構將是此區域的歷史必然,而書寫和判斷的缺席或不屬於其歷史因緣。

新疆當代藝術的展覽活動與推動力量在2008年以前,很少與官方構成直接關係。活動範圍主要局限在烏魯木齊,人員構成主要是本地教師學生,外來教師、藝術家和社會相關從業人員,以及本地一部分意圖在條件容許後,選擇離開的工作者等這些暫住或非專職角色。2008年以前,烏魯木齊南郊大灣居住著為數眾多,以新疆藝術學院歷屆畢業生和在校生為主的藝術人員,2009年後這裡的歷屆畢業生逐漸減少了。2011-2012屆的新疆高校藝術畢業生,幾近全額選擇了非職業藝術家道路的各類從業方式。而7坊街藝術家結構的些許改變,以及2012年4月7坊街當代藝術館4、5號廳的設立,則進一步顯現著新疆當代藝術體制推力的現實可能。

當前,新疆正經歷中國當代藝術往昔的一般性歷史,漸入主流(深度介入大眾文化、通達的傳播廣度及清晰的公眾認知等)。在間或舉辦的研討會上,各學者、藝術家、策展人,常常反覆論辨時代下本土的遭遇、自覺等事實,而在各傳統、學院展會的標題和開幕中經見提及“當代藝術”一詞。至於在具體展覽中,作為展覽主題、方向直觀呈現的作品,其屬性不時與展覽語言顯現距離,導致展覽的存在感、延續性、傳播策略和學術研究方向不為明確,公眾審美進程與讀圖經驗亦受影響。少許活動在工具理論下有裸露出智慧似“圈地語境”的可能。生態建構前人為操作著粗糟介入生長的方法、方式。以上現象相較內地而言,在“人本”上凸顯了本土消費物質、娛樂文化快速積累,與本地群眾、學者、文藝分子擁有的知識體系與認知能力間的落差和區別。

在年輕學生和青年藝術家中,當代都市消費文化構成了這一代人的成長背景。維族姑娘、喀什老街、大漠胡楊、曠野古跡,都是與新一代個體生存關係不大的景觀和風情。在一個快餐、超女、網路、肥皂劇、部落格、大片等橫行的時代,“殘酷青春”和“都市物語”構成了這一代真實的文化體驗。對父性文化義無返顧的叛離,對個人經驗的敏感與迷戀,以及對生存壓力的敏覺,是新一代青年的集體症候。

二:地理中心與文化樣式的時代體感

地理之於文明的的意義在於:我們的科技會不斷適應地理和空間,而建構經濟與文化的現在網路。依靠先天地理決策的交通和資訊樞紐,其在星際文明前將繼續保守其傳統“地域地理”功能。海路、航空和陸路航線的交互發展,隨著科技和區域經濟文化的模糊到差異而將愈加平行,後工業時代和資訊時代的精神文化時代表徵,將逐漸回復無論是“全球化”還是“和諧世界”的文化“靜軟”期。對於歷史和地理的區域由來,以及區域上地理的人文活動,其所有感官的當前可能,或將有別於血脈言傳,而區域的開放寓意亦被修復為自然用語。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