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試論新疆當代文化藝術生態建構的地理方式與西域脈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6-19 08:59:2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文/ 曾群凱

摘要

新疆當代文化藝術生態建構與人生態和自然生態圓融時,所使用的特殊而複雜的方式,功效如何。其是否將伴隨中東地區及印度當代藝術一併興起,在生態建構中可能遭遇的中西資本和政治方式與西藏當代藝術的近似和區別在那裏。由此討論東西方語境在伊斯蘭中國新疆地區的文化方式和別樣經驗,文化緩衝的現象與潛在景觀,文化與感知在本土的方向和運用。新疆可能是試驗多元文化本土化少有的純自然環境?而此種將對地緣下的人文活動與自然規律的協作關係,在國與國、國與地區間的單體在場與集體觀看作必要反思。

消失的西域和西天文化在當下資訊對等的環境中,需改良接近自然或人本的意義,古代歷史和以史為鑒的情感與經驗,如何順應山川水木、草長枯榮。全球化下可持續發展與作為星體的地球上的人類亦同屬於認知的延續,新疆的在場原本如一。

關鍵詞: 跨學科 經濟人本 自然法則 經驗與效率 讀圖歷史 身體與語境 區域與身份 公眾文化 地理中心 西域與外觀歷史

 

一:新疆當代藝術概況

有文獻記載的新疆當代藝術發端為1985年的藍社畫會首展,由1987年12人繪畫交流展第一回到1998年“走出風情”八人繪畫作品邀請展,2002年“重新•啟動”當代藝術展至2005年“3+8對一朵花微笑”新疆首屆女性藝術展、2008年“廢墟計劃”烏拉泊行為藝術展、“向個人致敬!”首屆新疆當代影像展、2009年7坊街創意産業集聚區成立展、 到“乙場講述”2010新疆當代 80'S新銳藝術展、新疆當代青年藝術狀態個案展,直至2011年7月舉辦的首屆新疆當代藝術節和2012年3月“三影敘事”昌吉州影像展,這27年間以烏魯木齊為主場地的大小展覽活動約58場次。其中在1999年“12人繪畫交流展”第六次作品聯展以前的重要活動約9次,2000年後成倍出現,2005年至2012年5月則多達39次,其中基本為大型群展。

2002年以前的展覽活動由於相關組織者疏于記錄,或沒有保留史料的習慣,大多事項只有少量資料留存可查,2002年-2008年的資料相對豐富,2008年後的資訊則開始全面且系統。2005年後的展覽中大多有獨立策展人、學術支援,和較為明確的展覽主題,以及包括研討會等在內的基本完整的展覽流程。但是,此區域的當代藝術活動至今少有納入內地城市的批評家和藝術史家的觀察視野,眼下新疆在全國當代藝術版圖中,尚處於方才理清當代藝術的功能和位置的態勢。暫時無需過多考慮資本、批評、政治對當代藝術的影響等問題。目前此區域需要的是普遍的當代藝術啟蒙,乃至現代藝術的洗禮,這個過程將是回避不過的文化歷程。無論面向大眾,還是面向藝術院校的師生和藝術家,“邊緣”既是個體的生存體驗,也是當代藝術在新疆的總體文化境遇。[1 ] 而與相對活躍的當代藝術比較,本土各類文化的研究和發展亦多處於文獻整理、系統考證、歷史回顧和梳理階段,缺乏新思想新文化的産生與運用。當代文化藝術整體低迷,相關成員由於失語和現實的困境,往往帶來一種急起直追的惶惑、焦灼與不安。

 

1   2   3   4   5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