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是第22個全國助殘日。今年的主題是“加強殘疾人文化服務,保障殘疾人文化權益”。但是,在中國最早致力於精神病人藝術開發的郭海平卻困境重重。
中國原生藝術教父
搜索引擎中關於郭海平與原生藝術的網頁,有數十萬之多。從北京到廣州,中國幾乎所有的著名媒體,全部採訪過他,有人稱他“中國原生藝術教父”。
去年11月,郭海平受邀到澳大利亞參加“首屆亞太區藝術與精神衛生研討會”,他的演講叫《遲到的對話》。西方對原生藝術的研究至少已有100年曆史,並形成了成熟的培養、研究和推廣機制。5月3日,精神病藝術家蒙克的作品《吶喊》,以1.199億美元創造了拍賣最高價格紀錄。“對話雖遲,但畢竟開始了。但拆遷之後,中心到哪安家呢?要是中心沒了,那中國的原生藝術就會停步。”郭海平深感焦慮。
郭海平最初的想法是“收集精神病人的藝術作品,研究他們的創作與精神世界”,但深入之後,他改口了,“精神病人的藝術世界讓我不得不仰視他們”。
藝術創作需要獨立和脫俗,需要遮罩外界雜音,而這正是精神病患者的常態。“我無法教他們,我只是為他們準備必要的空間和畫筆、顏料,鼓勵和引導他們自由表達內心世界”。兩度深入精神病院,六年廣泛接觸發現,郭海平將精神病患者中具有藝術創作能力的人分為兩類,一類“一齣手就是成熟的天才”,可以直接進入國際平臺;另一類是“原始礦”,是一顆好種子,但需要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土壤和水——“但絕不是教他們所謂的專業技巧”,郭海平強調。
郭海平眼裏,天才級的精神病人畫家有:上海周惠明,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張玉寶、王軍,南京李奔,常州梁冰,福州吳美飛,海口小海。這些從未經歷過專業訓練的天生藝術家,對色彩形式與心靈的關係有著天然的敏感和表現力,令“正常人”畫家可望不可即。46歲的吳美飛,患精神分裂症,他的畫是用筆尖反覆擊打紙張形成的,呈現出奇異的魔力。14歲的自閉症少年小海從未有過學畫的經歷,但卻可以快捷地繪製出各種交通工具的透視造型。18歲的憂鬱症患者梁冰,他的畫造型奇特,配色鮮艷,酷似法國著名藝術家妮基·德聖法爾。
精神病患者像神仙一樣快活
郭海平羨慕日本和歐洲的社區精神病人藝術機構,在那裏,“精神病患者像神仙一樣快活”。日本和歐洲的模式基本上都是,畫家在各種療養機構畫畫,交由藝術機構運作。澳大利亞認為精神病人在醫院封閉15天以上便是傷害,因此精神病人藝術機構在社區全覆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