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從延安走來:美術界紀念《講話》發表70週年活動精彩紛呈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15 08:55:15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伍必端 毛主席和亞非拉人民在一起

2012年,是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發表70週年。

70年前,在物質生活極度匱乏的戰爭年代,《講話》在精神領域高屋建瓴式的提出,無疑超越了時代的局限性,以我們當代的眼光重新審視《講話》內容,從中依然能夠領略到其前瞻性的意義。

5月中下旬至6月,在《講話》發表紀念日前後,全國美術界一系列以紀念《講話》精神70週年為基調的展覽將陸續開幕——5月13日“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週年——廣西近現代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展”(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5月17日“生活·藝術——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70週年上海美術主題展”(上海美術館)、5月18日“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週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軍事博物館)、5月21日“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週年——湖南省畫院美術作品展”(湖南省畫院美術館)、5月22日“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週年——‘百花·沃土’浙江省美術作品展”(浙江美術館)、5月23日“燭光翰墨——福建省九地市美協主席團成員作品展”(福建省畫院展覽館)、5月23日“生活·源泉——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70週年上海美術寫生展”(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東外灘藝術空間)、6月28日“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週年——安徽省青年美術作品展”(安徽省博物館)等。

這其中,將於5月19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從延安走來——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週年美術作品展”,選擇以“進行時態”的方式,薈萃500余幅精品佳作和200余件文物文獻,梳理和再現了《講話》發表以來70年中國美術的發展歷程,反映了自延安時期以來的幾代美術家在《講話》精神指引下,堅持“二為”和“雙百”方針,謳歌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建設新中國,走向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振興中華文化的創作實踐與美術成果。同時,展覽旨在體現《講話》對中國美術發展的影響和對當代美術創作的意義與價值,展覽由一個序篇“延安時代”和“源於生活”、“人民形象”、“喜聞樂見”、“百花齊放”四個篇章構成。

1942年,針對當時延安文藝工作者存在的種種問題,陜甘寧邊區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進行討論。在會上,毛澤東發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講話》中,毛主席全面總結了“五四”運動以來我國革命文藝發展的基本經驗,聯繫當時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文藝工作的實際情況,闡明和發展了馬列主義的文藝思想,回答了中國無産階級文藝發展道路上一些重要的理論和政策問題。首先,從“為群眾”和“如何為群眾”這個根本問題、原則問題出發,明確指出了文藝為人民大眾、首先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同時,根據文學藝術的規律和特點,提出了“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産物”的著名論斷,要求文藝工作者通過“深入工農兵群眾,深入實際鬥爭”,既轉變思想,又獲得源泉,能站在無産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創造文學藝術作品。此外,對文藝遺産的繼承和革新、文藝的批評原則以及文藝與政治的關係、黨的文藝工作與黨的整個工作的關係、文藝界的統一戰線政策等問題,也分別作了精闢的闡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講話》在近代中國文藝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和極其深遠的影響,不僅使得以木刻為代表的延安美術得到了質的飛躍,同時也使得中國現實主義美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70年前,《講話》的發表,緊密結合中國革命的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文藝與人民、文藝與政治、文藝與生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確定了中國共産黨領導文藝工作的基本方針。可以説,一部新中國美術史,就是對《講話》精神指引的步步踐行。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特別是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在引領社會發展、導引中華文明不斷前行、給予人民幸福生活的精神保障等方面,文藝的重要性與獨特性更為凸顯。

理解《講話》精神,並不是僅僅在於其文字表述與歷史意義,更為重要的是需要處於不同時代下的文藝工作者能夠以“當隨時代”的眼光不斷審視其在不同時代下的指導性。雖然時代發展了,國家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和目標也發生了變化,但《講話》中關於文化建設、文藝思想的基本立場和方法,特別是其中關於對生活與藝術兩者間的論證,仍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生活是藝術的深泉,但生活本身並不是藝術,藝術家們必須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進行有分析、有選擇地加工改造,塑造出鮮明生動的典型形象,不僅反映出生活現象本身,同時揭示生活的本質和規律。從創作源泉的獲取方面看,深入生活是取得文藝創作原料的必由之路,正如春蠶不食桑無絲、蜜蜂不採花無蜜一樣,藝術家不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也同樣創作不出好的藝術作品。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要成為一切藝術工作者的職業習慣和必修課。即使對一切文藝工作者來説,深入生活也是永遠沒有止境,社會生活永遠是文藝工作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

今天,當我們站在紀念《講話》發表70週年即將到來的時間節點,重溫並學習講話精神,更需要今天的藝術工作者們進一步貼近大眾,反映生活,保持與時俱進的品格,強化藝術精品意識,創作更多更好與時代發展休戚相關的藝術作品。藝術家應當走出工作室,到火熱的生活中找尋素材,在實踐中思考、研究和解決從寫生到創作的關係。一個負責任的藝術家更應當秉持文以載道,注重品位、格調、境界,通過自身道德和學養的修為進而弘揚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化人格力量為文藝産品去贏得社會的尊重、贏得喜愛,真正體現文藝家的價值。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