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復流派的技術互補
藝術評論:俄羅斯和義大利修復流派的差異是什麼?
王方:我是在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接受的文物保護教育和架上繪畫修復專業訓練,和義大利的文物保護屬於不同流派,所以工作方法包括使用材料都有不同。和義大利同事的這次合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不同流派的修復工作交流平臺。就此而言,俄羅斯的古畫修復至今仍堅持使用傳統天然材料和相應的技法,是一套非常成熟的體系,但對修復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經驗依賴性較高,所以我們在俄國學習時更多的課程是圍繞實踐操作的。
而義大利自上世紀中葉開始在現代科技修復領域展開了全力的探索,非常注重理念更新和材料技術的開發研製,在科技保護方面一直保持著世界尖端的水準。他們善於使用現代合成材料和技術,尤其是在化學清洗方面研究很深入,做到了在保護文物的同時,盡可能地保護修復人員的健康和保護環境。相比之下,義大利專家帶來的技術向我們證明,他們不僅在試劑配方的研製上有著領先的優勢,同時還開發出了一系列適應這些溶劑的、對文物傷害極小的操作方法,應該説,他們在化學清洗方面手法是非常細膩的。
藝術評論:這兩大修復流派的教育體系差異是什麼?
王方:義大利修復教育較側重理論知識和科技方法的教學,俄羅斯的修復教育重視實踐操作,所以兩個流派有互補之處。
作為古畫修復師,我們在俄羅斯曾接受過非常嚴格的繪畫訓練,在修復實踐方面也有嚴格的手工操作訓練,擅長使用天然材料。義大利同事接受的更多是物理化學知識和現代科技檢測方面的培訓。所以他們檢測、化學清洗的經驗很豐富,對現代合成材料有著豐富的知識,可以説我們各有所長。涉及修復過程中最重要的加固環節,我們使用材料不同,俄羅斯用的主要是天然的材料,比如動物膠,義大利的加固劑多為化工合成材料;使用設備也不同,我們更多的是手工操作,尤其動物膠的濃度很多時候是靠經驗控制的,而義大利人多使用合成材料,通常可以借助實驗室器材確保劑量。但沒有哪一種方法是萬能的。因為最後選擇方案的時候只能針對文物本體不同的特性制定技術方案,任何一種單一的方法都很難做到獨當一面。
所以這次工作中,我的經驗在天然材料的使用上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而他們的理化知識在使用合成材料時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藝術評論:請你談談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油畫修復室的研究近況。
王方:目前正在修復一批院藏彩繪,包括布面油畫和紙面色粉筆繪畫,作者是40年代流亡到中國的俄羅斯畫家畢古列維奇,這批作品為當時的北京周邊古建築寫生,除藝術價值以外,還具有一定的文獻價值。比較有趣的是,這位畫家是在西方接受的繪畫技法訓練,但因為畫作作于中國,所以在材料的選擇上受到地域限制,使用了一些當時在國內買到的代用品,也造成了這批文物的一些獨特病害,使我們面臨一些前所未有的問題,目前我院分析檢測中心也有計劃慢慢建立起中國油畫材質與病害分析的資源庫。(來源: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