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修復“暴露”中國油畫難傳世(圖)

時間:2012-02-03 16:29:37 | 來源:東方早報

資訊>展評>

將貼面洗去

用日本紙給畫面做貼面保護

給畫層破損處進行補色

義大利駐北京大使館近日對部分館藏文物進行了40年來的首次修復。在為期兩個月的修復過程中,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油畫修復師王方作為唯一參與全程修復的中國專家與羅馬文物保護修復高等研究院(ISCR)的4位專家合作完成6件布面油畫、2件木器和1件皮革屏風的全部修復工作。這批義大利文物歷史可追至17世紀。

在這次義大利文物修復尤其是攻克集義大利特有的製作工藝、中國式的花鳥圖案和日本蒔繪風格的皮革屏風所遇到的修復困難中,得到完整的闡釋——借助中國傳統書畫的古老技法,實現西方藝術品的成功修復,體現了中西藝術修復在觀念上的相得益彰和技術上的優勢互補。

但相比之下,中國藝術家的油畫修復觀念與技術仍然相當落後。王方接受專訪時同時認為,在西方院校都逐漸摒棄傳統油畫教學的背景下,在中國強調技法教學就未必有普遍適用性。中國強調技法教學就未必有普遍適用性,而且中國油畫技法存在不少缺陷。作為藝術家,要想清楚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要傳世,自己的技法能否實現這種願望。

修復師是文物保護工作者,

不是工人

《東方早報·藝術評論》(以下簡稱藝術評論):這件義大利皮革屏風的修復難點如何突破?

王方:在皮革屏風修復的清洗環節,我們嘗試了中國繪畫傳統修復的麵糰清洗法,用義大利的清洗劑與麵粉混合,和成麵糰,搟成較硬的面皮敷在表面,在不使文物浸水的情況下,通過清洗劑的自然蒸發滲透把皮革中的污漬活化。清洗效果非常好,也實現了最大限度的保護。

皮革屏風因歷史悠久,畫面元素均為中國花鳥,“蒔繪”又是日本獨特的漆器裝飾技法,通過漆器和貴金屬粉末交融的藝術效果與義大利傳統皮革工藝的結合使其歷史價值和美學價值高度統一,但因其長期放置在使館客廳的暖氣前,導致皮革的糟朽、變形和開裂,所以病害程度非常嚴重。使館要求的修復時間只有兩個月,義大利專家初步斷定無法完成修復,建議運回羅馬的修復中心花半年時間修復,可是使館方面不同意文物離開使館,而且用水性溶液做清洗對皮革的傷害很大,糟朽的皮革對水極為敏感,任何操作都會造成文物表層脫落的風險。所以我們嘗試了將中國繪畫傳統修復的方法和義大利現代科技修復的材料相結合,創造了一種對文物損害更低的新方法,行之有效地解決了一些由於時間和設備限制帶來的問題。

藝術評論:國內藝術家對修復師的認識理念如何?

王方:中國藝術家認為我們的工作性質是修理藝術品,讓受損的藝術品恢復原貌,對現代科學修復和文物保護的觀念尚不了解。不少畫家缺少對自己作品在保存環節上的責任心,作品一旦出手,就很少考慮售後,作品出了問題,就找修復人員,即便知道有些問題應該在製作環節避免,也不引起重視。在他們眼中修復人員和修理桌椅板凳一樣,給錢就可以修舊如新,這是對我們職業非常嚴重的誤解。我們是文物保護工作者,不是修理工人。

曾遇到過一個畫家,幾年前畫的一幅畫賣給外國客人,後來病害很嚴重,外國客人又帶著畫飛到中國請畫家處理,畫家就來找我,認為我應該可以妙手回春,修舊如新。但看過原作後我的判斷是,由於製作環節的問題,這幅畫上已經出現不可逆轉的病害(尤其是變色),和正常的因年代和氣候因素造成的老化是不同的,我向他解釋,並告訴他這種短時間內出現的病害主要原因是材料和技法選擇的失當,希望在今後的創作中儘量注意避免,畫家就是無法接受,堅持讓我修復。因為目前從美術院校繪畫教學的層面上説,材料技法教學仍存在很多問題,既包括技術,也包括理念,所以跟藝術家本人溝通往往有難度。一些産生於製作環節的先天病害是無法根除的,需要藝術家對這個問題的自覺認識,目前就此問題,與國內藝術家之間仍感到普遍較難溝通,理念上差異過大。

我們是文物保護工作者,主要的職責是保護文物現存的歷史文化價值,防止自然或人為原因造成的文物病害的加速,只能做到延年益壽,無法做到起死回生。”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