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應天齊:用當代藝術喚醒保護老房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27 11:04:10 | 文章來源: 解放牛網

他第一個用純藝術形式錶現皖南西遞村,西遞由此出名;作品獲得全國美展大獎,甚至上了郵電部發行的郵票,但他卻悶悶不樂,患上了抑鬱症;他用自己的文化行為喚醒人們關注正在消失中的文明遺痕,終於讓一些有價值的老房子免遭滅絕。他就是被譽為創作出“有中國特色當代藝術”的應天齊,日前,《世紀遺痕——應天齊藝術展》在上海美術館引起轟動,記者聽他談藝術人生,感悟藝術與社會的良性互動。

西遞因他聞名世界

應天齊以前一直被冠以“著名版畫家”稱號,他的西遞村系列版畫曾經震撼全國美展,兩獲大獎,併入選法國秋季藝術沙龍,還被大英博物館收藏。 25年前,應天齊就到皖南,尋訪到了西遞村,在西遞8年,其版畫作品聲名遠揚,也讓西遞村一舉成名,遊人紛至遝來,更錄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有人稱“應天齊之於西遞,猶如高更之於塔希提。 ”

擺脫抑鬱南下深圳

但是獲獎連連的應天齊卻越來越苦悶。他一直追求的是版畫的語言突破,他不是做傳統的木版、銅版,他認為版畫就是凹凸不平的材質,既然如此,任何凹凸不平的東西都可以成為版畫的源頭,因此他打破自古以來的版畫規矩,嘗試用各種材質互相拼貼,由此形成韻味十足的畫面,同時,原版本身也可能成為一件單獨的藝術品。

可在當時,無人能理解如此超前的東西,加之其他人事方面的原因,應天齊得了抑鬱症。

為擺脫抑鬱症困擾,應天齊遠走深圳。應天齊説:“我從小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我直到現在都能用文言文寫信,而深圳代表了現代社會,我需要現代生活和資訊的衝擊。 ”接受了深圳大學的邀請,應天齊一呆就是十多年,直到今天。

他説,在深圳,我可以埋頭創作,我依然探索用各種材質各種手段去表達我對於傳統文化無奈消失的極度遺憾,版畫是我的出發點,我卻早已超越而成為當代藝術。

藝術家要與社會形成互動

應天齊這次來滬辦展,一到上海,他人卻不見了。在朋友引導下,他一頭扎進了拆遷工地,覓得一堆拆剩的殘垣,並用鏟車把它鏟進了美術館,跟一塊刻有西遞字樣的金磚複製品,一起構成了一件裝置作品。

應天齊的架上作品,用的不是油畫顏料,而是大理石粉、亞力克、膠水、木皮,甚至一件精美的徽州木雕,也成為了綜合材料架上作品的一部分。他的作品不但視覺衝擊強烈,理念上也大步超前。

作為一個藝術家,應天齊卻常常思考文明的失落過程。此次展覽,應天齊播放錄影作品,記錄了2008年端午節開始的一年間,蕪湖古城漸漸消亡的過程。不獨中國,應天齊在羅馬、埃及等地都感受了同樣的危機。他説,我在埃及,是透過兩幢摩天大樓間的縫隙看到的金字塔。

但是藝術家對於社會並非僅僅是旁觀者,當代藝術的力量在於,它能介入社會生活,引發思考,觸動文化感知,最終形成文明的推力。應天齊參與了蕪湖古城的總體設計,雖然最後仍無法實現他的全部夢想,但畢竟從原來只保護23幢老房子,變成了保護53幢。他在深圳觀瀾地區,一個以高爾夫球場出名的地方,發現了客家老屋,通過他作品的吶喊,全社會都對老屋投以關注,最後,這些客家老屋被保留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