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應天齊:“PK吳冠中”是怎麼發生的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13 16:10:48 | 文章來源: 《收藏 趨勢》

應天齊,現任深圳大學教授,西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其代表作《西遞村系列》版畫作品被認為是中國新興版畫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作品之一。2008年8月,應天齊公開質疑百雅軒運作絲網印刷吳冠中畫作時,混淆了原創版畫的概念。有媒體將應天齊此舉渲染為“應天齊PK吳冠中”,引發社會及畫界廣泛關注。那麼,應天齊為何對於原創版畫的概念如此看重,這場關於原創版畫的概念之爭背後到底隱含著怎樣的深層內容呢?本刊駐京記者為此對應天齊進行了專訪。

記者:現在媒體把您對於吳冠中“版畫”的看法稱之為PK,或者説質疑,關注度很高,那麼我們想知道,您PK吳冠中的意義在哪呢?

應天齊:PK是網路上的説法,可能要表達的意思是我和吳冠中先生之間發生了學術之爭,但是情況並非如此。吳冠中先生始終沒有發言,因此談不上爭論——一吳先生一句話沒説怎麼叫PK呢?PK的説法是不準確的。

記者:那您是説,您針對吳冠中的言論是單方面的嗎?

應天齊:這樣問有誤導的感覺,因為我並不是針對吳冠中先生,我也不認為我和吳先生對於在版畫方面的理解一定會有分歧,相反,我發現他對於自己作品的複製定位是清楚的。在百雅軒出版的畫冊當中,吳先生對自己作品的定位是“複印、克隆”,並沒有説原創版畫,因此,問題並不是從吳先生這裡出現的,而是百雅軒在宣傳的時候將這些作品宣傳為原創版畫,稱“創造了新的版畫藝術語言”,這一點與吳冠中先生的表達是不一致的。

記者:那您認為這是百雅軒的問題,而不是吳冠中的問題?

應天齊:對於百雅軒的説法,吳冠中先生是默認的,也許吳先生本人對此並不介意,但是,作為一個從事40年版畫創作的藝術工作者,我知道這種默認會帶來怎樣的市場問題。目前,百雅軒定位於原創版畫的説法,吳冠中對説法並不反對的態度,以及藏家在此情況下所發生的購買行為,構成了市場方面的三個問題,而由此對於整個藝術市場産生的影響令人擔憂。

記者:您是説,原創作品與複製作品的概念混淆會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隱患?

應天齊:對,版畫作品究竟是複製,還是原創的問題,對於收藏者、投資者關係重大,如不加以説明會造成藏家認識上的混亂,而版畫收藏,目前國內處於起步階段,必須要有一個清楚的基礎性認識,可以説,這一點觸及了藝術以及收藏的根本,因此,我不可能沉默。

記者:應該説,經過多年的積澱,版畫收藏市場這幾年有了開始轉暖的跡象,但也得承認,很多收藏者之所以對版畫收藏有所顧忌,並不是因為版畫本身的藝術水準不夠,而是不太理解版畫的複數概念,不知道怎麼面對這樣一種複數藝術的形式。

應天齊:所以我覺得在這裡首先應該澄清一下觀念,説明白,吳冠中以及百雅軒問題出在哪。我們先把複數藝術和單數藝術的關係説清楚。

在所有的藝術門類當中,有些藝術屬於單數形式,比如油畫、水墨畫等,他們的原作只有一件,還有一種屬於複數形式的藝術,原作可以多件,比如説,版畫、雕塑、攝影。據説,羅丹的銅雕作品《思想者》一共做了8件,它的製作過程是先做出泥稿,然後做模子,再用這個模子來鑄造銅雕。那麼請問,這8個雕塑哪一個是原創作品?哪一個不是呢?藝術創造的性質決定了原作是複數的,它的原創具有不唯一性。如果説唯一的,可能就是那個模子,但那是沒有多大意義的。攝影作品同樣,比如亞當斯的攝影作品,原作可以有好幾張的概念,因為底片雖然是一個單數,但底片並不具備藝術品的意義,只有印成照片才有意義,像印出10張照片,張張都是原作,這就形成一個複數藝術品的概念。版畫也是如此,你通過創作製成版,然後印出作品,因此版畫原作也不是唯一的,是複數藝術。複數藝術是將copy作為創造手段,參與到創作過程之中的一種藝術。

記者:那百雅軒為吳冠中製作的複製品,是單數藝術還是複數藝術?

應天齊:我想説的問題就在這裡,作為吳冠中的原作,比如墨彩畫,那肯定是單數藝術,單數藝術的價值高於複數藝術。如果是作為原創版畫的話,那肯定就是複數藝術,問題是,吳先生的《晝夜》《新苗》等墨彩畫作品,怎麼可能既是單數藝術同時又是複數藝術呢?我不評論百雅軒製作技術的好壞,也不評論吳冠中先生的藝術水準,我只談價值取向。吳冠中先生的畫在單數藝術上已經獲得了很高的市場價值,那麼同樣的作品“克隆、複印”之後,又作為複數藝術的原作賣出很高價格的話,那在畫種、價格定位上應該是有問題的。我所強調的價值取向,就是關於單數和複數藝術在原作意義上的混淆,我所要努力澄清的,也是這種混淆。

記者:版畫作為複數藝術,按照您剛才説的,作品不是唯一的,那它價值就會因此受到影響,對吧?

應天齊:這是正常的。1個《思想者》和8個《思想者》的價值是肯定不能等同的。我再舉個例子,全國美展上獲得金獎的作品,其在含金量上是一致的,無論是哪種藝術形式,國畫也好,油畫也好,還是版畫也好,同樣的金獎,同樣的高度,不存在誰高誰低,但是,由於版畫是複數藝術,它並不唯一,而油畫、國畫是唯一的,是單數藝術,因此在進入市場後,金獎版畫的價值就自然低於金獎油畫和國畫,低多少,取決於複數的數量,而如果版畫只印唯一的一件作品,那麼版畫的價值就和油畫、國畫是一樣的,絕不會低於油畫和國畫。

記者:就是説,版畫也可以通過製作單數形式取得和油畫、國畫相同的價值結果。

應天齊:這是肯定的。所以在歐美以及日本市場,就已經出現藝術家只印1張的版畫。他們召開新聞發佈會,現場將版用刻刀刻“×”,毀版,強調唯一性。這樣的作品在出售的時候,旁邊附有毀版照片,證明原版已毀掉,並標有1/1編號,也因此價格很高。唯一性使得這些版畫與油畫、水墨畫具備了同樣的市場價值。前一段,我在深圳華僑城做了一次行為藝術,就是當著眾多新聞媒體印製一張版畫之後毀版,為作品標注了“1/1”。這樣的事情在國內還沒有人做過,我就算是國內“第一人”吧。

記者:您這樣講讓我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現在市場上版畫與國畫、油畫門類相比,由於價值認知的問題,市場價格是明顯低估了的。

應天齊:現在有一種錯覺,認為版畫藝術價值不高,不是的。在藝術創作水準上,原創版畫的藝術價值和其他繪畫門類是一樣的,並沒有差距,只是進入市場之後才産生了差距。

記者:您説的是原創版畫,那麼像百雅軒所製作的吳冠中作品的複製品,您怎麼看?

應天齊:我們看看國外是怎麼對待這一問題的,可以説,在原創版畫和複製品的問題上,國外在觀念上是非常清楚的。

2005年我到歐洲3個月,考查了法國、西班牙、德國的版畫市場以及版畫工坊。在國外的市場上,絲網、銅版、木刻等各版畫門類都有,畫家簽名的名作複製品也有,但是人們對這些作品的區分很清楚。我在法國時就見到有畫廊在銷售時,凡是名家作品的複製品,要在版種前面加上copy字樣。

記者:明確標明是複製品?

應天齊:對,copy銅版,copy絲網,就這樣寫,而原創的版畫就不用加。他們的工作人員告訴我,西方的版畫市場非常大,大的是哪一部分?就是複製版畫市場,這是我們所説的大眾傳播的功能——價格便宜、數量很大,但這不是指原創版畫的市場。

記者:您是説西方也在做百雅軒在做的事?

應天齊:對,西方有很多類似百雅軒這樣的機構,做名家作品的複製品。在西方,複製名家作品歷史比較久遠,從畢加索時代甚至更遠就開始了,像畢加索、達利等人,還有很多印象派畫家的作品、素描的作品,都是通過工坊來複製的。這些複製品的數量也是有限制的。那些已經過世的畫家,通過博物館的授權就可以進行複製。

我所看到的這些歐洲複製品,製作工藝非常好,像素描類的複製品,複製出來就像用鉛筆畫出來的原作一樣,但由於是複製,價格也就便宜。畫家作品的複製品也有有簽名和無簽名之分,有簽名的價格高,沒簽名的價格低,所以回過頭來説,百雅軒所複製的吳冠中作品,貴就貴在吳冠中本人的簽名,而不是其他。

香港非常有名的“季豐軒”畫廊也是做藝術品複製的,他們主要做當代藝術家的複製作品,像王廣義這些被稱為“F4”等人的作品,複製之後銷往海內外。做了這麼多年,季豐軒畫廊從來沒有説自己是在做原創版畫。

複製品還是原創版畫,這一點,國外的消費者幾乎是一眼就可以認出來,因為他們的觀念是清楚的,但我們國內很多人還不明白,這時候你不給他説明白,反而混淆概念,這對收藏市場是有害的。我在法國辦畫展時,我的版畫賣到一兩千歐元一幅,這實際上達到歐洲名家複製品版畫的價格,顯然,對我的畫,歐洲人不是作為複製品來看的。

記者:既然您明確了百雅軒複製品的性質,那您認為這些複製品有收藏價值嗎?

應天齊:我們看畢加索作品《拿煙斗的男孩》的版畫,經過了這麼多年,它現在的市場拍賣價格在幾千萬美元,在當時是肯定不值這個價錢的,它是經過很長時間才變得很貴。吳冠中的作品也一樣。吳先生的學術地位如果在藝術史上最終被評定為重要人物的話,那麼複製的這些作品,在30年或者50年之後會有價值體現。現在價格過高是有問題的。比如説,吳冠中的《交河故城》,原作在拍賣行拍了4000多萬元。百雅軒複製的《交河故城》是99張,我在上海藝術博覽會上看到,這樣的複製品標價是1張35萬元,加起來超過3000多萬元,有點離譜。

記者:您對於複製品價值的看法還是有所保留的。

應天齊:我們身處在高科技的時代,這個時代連人都可以複製,還有什麼不可以複製的?分不出真假的複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有一天,當複製的技術讓名畫家自己都分不出真假來,原作的意義又在哪呢?美國電影裏面描述過這樣的情景,非常耐人尋味——當克隆人出現了,那個本真的人卻回不了家……所以我認為,原創有著不可取代的意義,收藏也更看重本真性、唯一性。

記者:您是説,如果做得不好的話,複製可能是一把雙刃劍,會傷及藝術品市場?

應天齊:我們的藝術品市場本來就多災多難,贗品、仿製、複製關係一直很混亂,現在版畫市場剛剛抬頭,又出現一個混淆原創與複製概念的做法,對收藏市場是非常不利的。這時候最需要有人站出來説話,如果不説話,吃虧的是畫廊,是藝術家,包括藏家,這一點必須要搞明白。這決不是像有些網友所説的,我在“用國際規定來嚇唬老頭子”。

記者:我不知道您對於這一事件有沒有一個您所期待的結果呢?

應天齊:我看到百雅軒李大鈞公開在講“應天齊是一個善於自我炒作的人”之類的説法,我對於這樣一種評論方向表示遺憾,我也看到李大鈞先生提出了一個觀念,叫“非原創版畫”,用以區別“複製版畫”。實際上,我們只要分析一下就會明白,所謂“非原創”就是複製,這個概念就等於是承認印刷複製品無疑了。其實,明確印刷複製品概念,包括做印刷複製品毫無問題。百雅軒在商業的運轉上還是挺成功的,對中國藝術市場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我認為,他們完全可以站出來把概念澄清,吳冠中先生也是説實話的人,快言快語,如果出來澄清觀念,當然也是好的,我們的市場會因此認為,藝術家是真誠的,畫廊是真誠的,這對於藝術品市場的影響是正面的,肯定是好事情。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