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世紀遺痕”應天齊藝術展于上海美術館展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22 14:51:2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開幕式現場

 

2011年12月15日下午3點,“世紀遺痕”應天齊藝術展于上海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是藝術家應天齊在國內,繼北京、深圳之後的第三站。由范迪安任學術主持、王林策展的此次展覽,完整展出應天齊告別安徽進入深圳以來的全新系列《世紀遺痕》近百幅作品,以及“砸碎黑色”、“西遞村”等系列作品。

此次“世紀遺痕”是繼今年3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之後,再一次對藝術家應天齊作品的梳理和展出。《世紀遺痕》混合材料系列作品,以黑白灰為主色調,以材料、實物為主要媒材,一如既往將畫家對歷史、文化、人生的詰問。

在藝術家應天齊本人看來,20多年來沿著自己所追尋的藝術脈絡,把所有的情感都釋放在創作之中,通過藝術來療傷,真誠表達自己在經濟大發展時代下,對過去和現在的個人反思和對社會發展現狀的質問。應天齊的作品中透著的酸楚,是藝術家本人對這個時代和社會變遷所表達的一種凝重思考。而這種酸楚和沉思,應天齊本人回答説,甚至表達的是對現今變遷社會的一種失望。

出席展覽開幕式的嘉賓有賈方舟、陳孝信、楊維民、吳亮、勒衛紅、江梅、王南溟、段君、李曉峰、李旭等眾多藝術評論家,並參加了此次展覽的學術研討會。

研討會上,批評家賈方舟先生表示,此次展覽主題“世紀遺痕”中的“痕”,更多的是表達了藝術家應天齊本人對現今社會的一種“世紀遺恨”,事實上反應出很多中國人的一種無奈。

王南溟先生認為,應天齊和其他畫家略有一點不同的是,他不但在畫室裏面畫畫,他用社會走動的方式進行畫畫,他選擇的公共現場跟他小時候的記憶,跟藝術家本人的出生背景、文化訴求相關。並對藝術家應天齊對現成品“墻”的挪用,以及肌理的轉化和利用進行討論並提出問題。

藝評家勒衛紅回顧應天齊早期作品後表示,“如果按那樣的線路看的話,他是一般的藝術家。應天齊是一個非常整密的人,他這一路來很不容易,他慢慢變成了一個提問題的人。這個問題表達了他對失落的文化、失落的家的關懷,而且他作為一個母題,無論是做裝置也好都是圍繞這個中心在做。”

而藝評家段君認為:其一,應先生的作品實際上是比較現代的作品,他有很多現代藝術特徵,比如説他很重視視覺,60年代以來藝術的視覺性正在消散,今天我們看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視覺性在加強;其二,藝術家應天齊比較重視對於肌理的塑造,是應該警惕的。就把筆觸和肌理放在一個範疇裏,在藝術史上面印象派對筆觸比較重視,但是印象派現在成為保守一派。

據悉,此次展覽將展出至2011年12月25日,部分作品將赴義大利參展2012年第13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