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楊曉陽:以中國標準看美國藝術多不及格(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21 13:42:40 | 文章來源: 廣州日報

楊曉陽作品

11月12日,廣州畫院新址暨當代美術館奠基儀式在廣州白雲新城舉行。11日晚,本報記者專訪了出席奠基儀式的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他認為,中國藝術隨著國家實力的上升,將進入一個更加彭勃的時期。在此期間出現的許多現象,可視為當代中國將目光轉向藝術,重新找回文化自信,並向自我文化傳統回歸過程中的必然。

談藝術品市場

房子這樣漲,藝術品也可以

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近幾年火爆異常,拍場上天價拍品不斷出現,“泡沫説”、“炒作説”因之而起,但楊曉陽對之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這些“天價”都不算“天價”,“現在看著高,以後看就不會覺得高”。藝術的價值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價格不斷走高,代表的是藝術品價值的提升,“房子可以這樣漲,藝術品也可以。”

楊曉陽説,從藝術品發展的規律來看,所有的作品都會走向市場。中國美術史上不管是過去的宮廷畫,還是文人畫,或者民間藝術,最後都走上這條路。而從藝術家的角度看,也有不同的發展方向:有專門針對市場,以賣畫為生的;有生機無憂,自由創作,以“純藝術”為追求的;也有“體制內”、官方的畫家。這反映了藝術創作和社會需求的多元,很正常。但是藝術本體的發展,最終靠的還是學術環境、創作環境的寬鬆,以讓畫家能靠這個時代提供的基礎條件,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並非簡單的“大投入”就可以提升藝術水準。

楊曉陽認為,中國的美術館、博物館體系相較西方發育較晚,藏品在量上有不足,一度受場館條件的限制,缺少整體性的展出、陳列機制,加之近200年來積貧積弱導致的自信心、自豪感的喪失,影響了人們對中國藝術的理解和判斷。而西方在率先進入資本主義階段之後,文化藝術的需求迅速爆發,無論從市場運作,還是理論構建,宣傳推廣方面都佔據了優勢,“去義大利,日本,坐很長時間車去看一件東西,是好,但也就一件,就是整理、宣傳做得好”。不過隨著中國的發展,這些情況會很快發生改變。

此外,最近經媒體曝光的“假玉衣”等事件,也動搖了公眾對文化專家權威性的認可。對此楊曉陽認為,再大的“家”都有看走眼的時候,“所謂權威,是個相對的概念”,即使他在某次鑒定中犯了“錯誤”,通常也不會輕易影響他的權威性。而且對於古文物的判斷,往往大家各有各的認識,但這只是學術觀點的不同。在收藏界還有一個不成文的慣例:一件東西,當下的專家都認為是真的,就可以認定它是真的。法制的健全,程式的完善固然重要,但任何制度、程式都不可能萬全,執行中也可能走樣。

談廣東文化建設

廣東是中國美術變革最大的受益者

在楊曉陽看來,近200年來,中國經歷了一個由衰弱到強盛的過程,人的精神面貌也因之改變,文化的自信,對傳統的復歸成為潮流。在這個過程中,廣東美術“是最大的受益者”,一方面,廣東最早從文化、藝術方面開始改革,既突破明清以來泥古不化的痼疾,又從因外來侵略等而導致的民族文化摧殘和迷茫中開出新路,“廣東人總説自己是文化大省,但不是強省,實際上從這200年的歷史看,廣東就是文化強省,即使在"文革"時期也保持了很高的水準。”以純藝術論,廣東、廣州有嶺南畫派,以實用藝術論,廣東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就保持了高水準,改革開放後更長期堪稱全國之最。這裡有經濟基礎,有龐大的畫家群體,有改革開放的思想和精神財富,藝術發展大有可為。

“廣州畫院遷新址是廣州市委、市政府為文化建設做的一件實事,將為廣州畫院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楊曉陽還表示,目前國內不少地方的畫院是有牌子無實體,或者有兼職畫家無專職畫家,廣州畫院此舉會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對於“畫院”的體制的爭論聲近年不時出現,如領導和評委會的口味會否制約藝術家的個性發展,如何保證畫院畫家的進入門檻和創作、學術水準等。楊曉陽坦承,在新中國成立前60年間,“畫院比不過美院”,是美院起到了畫壇的引領作用。這和國外的情況不同通常國外最好的藝術家不在學院裏,而是自由創作。現在國家對畫院是前所未有的重視,各地也在不斷加強建設,可以預期畫院會有大的發展空間。從職能分工上來看,美院應以培養學生為主,畫院則應將中心放在創作、研究、引領潮流等方面,大家的社會責任和藝術功能有差異。現在國家畫院在對老先生們的作品進行搶救性收集,同時也要求畫院的在職畫家留下作品,為中國美術存留一批重要的藝術和學術文本。

楊曉陽説,中國與西方的美術創作傳統不同,古來就有畫院傳承,漢代就有宮廷畫家,“毛延壽這樣的畫家,在宮中應該不會只有一個。如果有三位以上,那已經可以視為畫院的雛形了”。宋代的皇帝如宋徽宗更是親自主持畫院,還有上世紀50年代周恩來總理的直接主持,都意義重大。畫史上很多名作出於畫院畫家之手,可以説中華文化傳統不滅,畫院在藝術方面的傳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