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澳媒:藝術品價值要由中國人説了算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20 14:52:43 | 文章來源: 環球時報--環球網

《澳大利亞人報》10月17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收藏家把目光轉向本國藝術品

徐啟明(音)是慈溪一名農民的兒子,如今把數百萬美元花在收藏中國陶瓷上。北京最大的汽車銷售商之一楊賓(音)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個大收藏家。青島一名化學工程師的兒子關誼(音)則在京郊一個倉庫裏收藏了價值5000萬美元的藝術品。在經濟繁榮推動下,中國人如今成了藝術品世界裏實力強大的收藏家,他們正把最大的賭注押在本國藝術品上。

索斯比的負責人説,中國人現在每年在世界範圍內為中國藝術品的花費約為40億美元,比索斯比和佳士得去年拍賣的印象派、現代派和當代藝術品總和還多。結果將是什麼呢?藝術品市場正根據中國人的喜好而發生變化,一些中國收藏家願意支付和梵谷畫作一樣的高價來購買一隻清代瓷瓶。“總有一天中國水墨畫會超過畢加索的畫,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索斯比藝術學院新興市場教授喬·林希爾如是説。紐約、倫敦和香港正進行的秋季拍賣會,中國藝術品的紀錄被不斷打破。上周中國主導了香港索斯比亞洲藝術品拍賣會,價格最高的是明朝的一個花瓶,拍價為2160萬美元。

年輕的中國買主鍾情于現代和當代亞洲藝術品,而富有和年齡較大的買主則願購買中國傳統藝術品,比如玉,只有很少的人還會購買西方“藍籌”藝術家的作品,比如雷諾阿和畢加索。當他們國家的珍寶出現在拍賣會時,中國收藏家的競拍異常激烈。

對國際藝術品市場來説,這等同於發生了巨變。過去,是歐美人為中國藝術品確定趨勢和價格。如今,中國買主正根據自己的文化來做出決定而不是跟從西方。舉個例子,中國人願意為有300年曆史的筆筒和硯臺支付天價。“西方沒有一個人真的會買這些藝術品”,紐約的交易商詹姆斯·拉利説,中國的收藏家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讀書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

這種現象為藝術品市場專家和藝術史學家提出一個問題:若中國人認為明朝花瓶比莫奈的畫還值錢,世界其他地方跟從這股潮流還需多久?佳士得的埃立克·張説,類似轉向需要一段時間,“中國人現在有實力決定哪些畫家最有價值,但西方會認同嗎?仍存在巨大的文化鴻溝,不過西方需要開始學習了。”

能成功地把脈中國風向的收藏家獲利頗豐。一家密蘇裏州的藝術投資公司4年前花110萬美元買進一個清朝花瓶,後來以3倍價格售出。其他人則在發掘到目前還被中國買主忽略的領域,包括繡花長袍和照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