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北京畫院推出"畫龍點睛":李可染的世界人物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30 16:01:2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畫龍點睛 李可染 設色 約40年代

李可染先生是我國二十世紀著名的藝術大師,他為中國畫的世紀轉型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全面回顧李可染先生的人物畫藝術,全國政協書畫室、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國家畫院、北京美術家協會、北京畫院、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 “畫龍點睛——李可染的世界系列作品展(人物篇)”于2010年12月5日下午2:30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此展覽由北京畫院美術館承辦、北京可創文化協辦,展覽持續至2011年1月4日結束。這次展覽共計展出李可染水墨寫意人物畫40余件,水彩以及白描人物畫20余件,李可染常用印以及書法座右銘、速寫本等文獻10余件,此外展覽還呈現了李可染早期繪製的宣傳畫。這次展覽從人物畫這個角度回顧了李可染的創作歷程以及藝術成就,展示了藝術大師的藝術風采。

這次展出作品以北京畫院以及李可染藝術基金會收藏為主,此外主辦方還向社會重要收藏機構和個人徵集李可染人物畫作品,展覽匯聚了中央美術學院、李可染藝術館以及其他個人收藏家的作品。展出作品的創作時間從20世紀20年代一直到80年代,基本涵蓋了李可染一生的人物畫創作,也囊括了他的宣傳畫、水墨寫意人物、水彩寫生以及線描等不同的材質類別的人物畫藝術,呈現了李可染人物畫藝術的基本風格演變、基本藝術特色。展覽充分利用文物文獻資料對於李可染的人物畫藝術活動以及研究成果也進行了全面的梳理與展示,包括李可染人物畫創作的基本過程、風格演變以及老舍、齊白石諸家對與李可染人物畫藝術的評論。展覽還展出了李可染的從藝心得真言、印鑒、自勉座右銘等實物文獻,全方位展示了大師的藝術道路,展覽還利用古代同題材繪畫作品對照來呈現李可染對於傳統人物畫藝術的繼承與創新。人物畫是李可染較早從事創作並且取得了重要成就的畫科,他的人物畫藝術特色鮮明,風格獨特,對於中國人物畫的傳承發展産生了重要影響。

觀畫圖 李可染 1958年

李可染(1907—1989),江蘇省徐州人,生前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研究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李可染13歲從鄉賢錢食芝學中國畫,1929年考入西湖國立藝術院研究生班,師從林風眠、克羅多專攻西畫。1931年以後,李可染以滿腔熱忱投入愛國救亡運動。他于1938年加入郭沫若領導的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廳,先後在武漢、長沙、重慶等地繪製大量抗日救亡宣傳畫。1941年起,李可染本著“用最大功力打進去,用最大勇氣打出來”的宏願,致力於中國畫的改革和復興。抗戰勝利後,李可染到北平國立藝專任教,並師從齊白石、黃賓虹,由此而深入中國書畫藝術之堂奧。20世紀50年代,李可染以“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的精神,萬里寫生,為中國畫發展開闢出一條充滿生機的新路,將中國畫藝術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境界,成為中國美術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李可染的藝術創作在60年代以後進入了高峰,作品氣象沉雄博大,韻致幽深,在題材、構圖、筆墨、意境等方面均取得了創造性的突破。他的藝術理念、藝術成就在海內外産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享有崇高的聲譽。李可染不愧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大師、中國美術史繼往開來的重要里程碑。

午睏圖 李可染 1948年 

鍾馗送妹 李可染 1962年

水墨鍾馗 李可染 1947年

與朋友分享此事: 分享到搜狐微網志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