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徐冰大英博物館上演《背後的故事——7》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6-03 21:27:4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背後的故事——7》
【訪談】專訪展覽贊助人國際珠寶設計師羅啟妍
國際知名的中國藝術家徐冰為大英博物館委託的《朝日新聞》展覽項目創作了名為《背後的故事——7》的藝術裝置作品。這個藝術創作是徐冰博物館藝術設置的系列創作之一,由一個體積可觀、生動的光箱構成,它給觀眾的第一感覺是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效果。
徐冰創作的這件新作品直接呼應了一件大英博物館的藏品,這就是中國畫家王時敏在1654年所作的一幅山水畫。徐冰用自己獨有的方式模倣王時敏的作品。兩者同時在大英博物館 3號館展出,遠古現今,同場對話。徐冰的創作持續了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智慧,用當代創作理念構成與歷史及經典的對話。
從2004年開始,在中國和許多國際博物館的屢次邀請之下,徐冰開始創作以《背後的故事》為題的系列作品。最近的一次是 2010年在“紐約藝術與設計博物館”的展出。這個系列的前六個裝置都是橫向的,直接對應中國山水畫手卷的形式。這次在大英博物館的創作是首次模倣中國傳統豎軸畫垂直的模式。這是藝術家的一次新的嘗試,為這一系列的創作擴充了新的藝術表現力。
《背後的故事—7 》約6米高,由一個木製框架和磨砂透光的有機玻璃的光箱組成。徐冰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成材料,如樹枝、玉米殼、麻、報紙以及從倫敦不同角落找來的廢棄物,裝置在磨砂的有機玻璃板背後。這些物品與磨砂玻璃的距離構成了藝術家的造型語言—如果這些物體靠近磨砂玻璃板,玻璃板的另一面就會顯示出清晰的形象,但當物體與磨砂玻璃板相隔一定的距離,其形象就會模糊起來,就像中國水墨畫在宣紙上暈染的效果。對距離的巧妙調控,産生了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從正面看,像是一幅典雅的中國傳統山水豎軸。但當觀眾看到裝置背面雜亂的物件時,則看到了空氣中風景畫的真實來源。
徐冰的創作對藝術和視覺的關係與矛盾進行了探索,探求圖像和媒介的關係。徐冰的創作延伸了中國傳統畫家用現實主義的方式,將山水景物描繪在二維紙面上的這一傳統。他的創作看上去像是山水畫,但實際上既沒有山水也沒有繪畫,而是用立體材料營造出二維畫面的意境,而畫面實際上只存在於空影之中, 像風景的靈魂在與古人神交。“徐冰就像一位魔術師,能夠在創造出一種影像之後再告知你影像的秘密是什麼” (Robert Harrist, Jr語)。
徐冰的每一次獨特的創作,都觸碰著觀者習慣的視覺局限。在大英博物館的收藏中已有一些徐冰的作品,其中包括他的著名的《天書》。觀眾在《背後的故事》系列中,仍可感覺到徐冰創作《天書》的思路。《天書》由酷似漢語字但無人能讀的偽造字符組成。這次在大英博物館的裝置,也展示了徐冰從“文字”延伸到“繪畫”領域的創作智慧。
展覽完畢,此裝置將被拆除。但徐冰與他的助手在現場創作的過程,將以錄影的方式與觀眾分享。錄影將在大英博物館的網站上播出。這個節目由國際知名珠寶設計師羅啟妍贊助,羅啟妍為國際知名珠寶設計師,同時也是當代及現代藝術收藏家,長期為大英博物館贊助中文網頁,讓更多人分享中國藝術的創作光芒。
布展中
展廳中的《背後的故事——7》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