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傳統不激活是沒有用的——徐冰談《芥子園山水卷》的創作理念及過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08 15:16:1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藝術中國·波士頓美術館“與古為徒——十個中國藝術家的回應”藝術展系列訪談之徐冰——

編者按:在對波士頓美術館館藏作品回應的十位當代藝術家中,徐冰重新研習了中國山水畫技法的傳統教科書《芥子園畫傳》(1679),並將畫傳中基本的圖像切割重組成了一幅複雜的山水畫卷。畫中典型的岩石、樹木、流水等元素以及它們對應的指導性文字,都從書頁中剪裁下來,重新排列組合,形成一派新的景象。新景山水再次被製成雕版,由傳統鋀版套印的技法印刷而成。藝術家看似溫文爾雅但具顛覆性的創作啟發了我們對“筆墨”“臨摹”“書畫同源”等中國水墨核心概念的深刻思考。

訪談時間:2010年10月25日

訪談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徐冰

藝術中國:您如何看待波士頓美術館這次的展覽主題“與古為徒”?

徐冰:想法很好,盛昊是一個很有想法的策展人。他並不是簡單地把藝術家湊在一起,把作品湊在一起,給一個抽象、泛泛的題目,而是很好地發揮了策展人的作用,又不是那種取代藝術家創造的策展思路。這個主題是有意思的,它把經典藝術與在世藝術家的鮮活思維用一種特殊的方式連接了起來。

徐冰選擇回應的《芥子園畫傳》

藝術中國:波士頓美術館有很多藏品,為什麼挑選《芥子園畫傳》作為回應的對象?

徐冰:原因有很多。我自己對印刷、裝訂、教科書和工具書很有興趣。《芥子園畫傳》是一本清代的繪畫教科書,它集中反映了中國繪畫的實質與核心。在波士頓美術館有很多非常重要的收藏,比如説《五色鸚鵡圖》、《歷代帝王圖》等。他們地下的藏畫庫就是一個很普通的房子,一個一個的抽屜拉開,顯現的都是人類歷史上至關重要的藝術傑作。你可以和認識的學者、朋友直接面對這些作品,非常私密地欣賞它們,這是一種很特殊的經驗,有一種非常真實的幸福感。作品選擇的不同,最後的創作結果也是不一樣的。選擇《芥子園畫傳》是因為它比較符合我想表達的概念。

藝術中國:您剛才提到的中國藝術的實質和核心,請具體談一談?

徐冰:《芥子園畫傳》是清代文人沈心友請畫家王概、王蓍、王臬、諸升編繪而成的一本書,這本書集中了明清繪畫大家的典型畫法。明清大家也是繼承了先前的繪畫經驗和方法,所以説這本書是中國繪畫的精華與濃縮,是被量化的、可操作的、可臨摹的、有規律可尋的;是對中國繪畫藝術、技法整理過的一個成果。為什麼説它涉及了中國藝術非常核心的部分,是因為它拉開了中國繪畫與西方在本質上的不同。今天藝術學院都在學素描,素描是把三維的東西畫在平面上,以看起來還是三維的方式呈現。立體感是通過透視的點和位置的準確性和擴張收縮位置的準確性來實現的。中國繪畫的方法截然不同,如陳洪綬的《水滸葉子》等的畫法是與透視法沒有任何關係的繪畫。《芥子園畫傳》完全體現了這種特點。

徐冰《芥子園山水卷》創作過程

中國繪畫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符號性”的部分,帶有非常強的符號化的系統特徵,這個系統和文字有直接關係。中國人的思維、看事情的方法、審美的態度都和象形文字即初始文化及後來的發展趨向有關。所以,中國人看事情、看東西根本部分總是符號化和概念化,包括中國的詩詞和後來的宣傳口號等。中國人對事情的概念,不是長篇大論以及西方那種理性的,一步一步邏輯分析、推理得出的結果,而是一個設定,總是用一種符號化的、象徵性的概念代表。比如説書法和繪畫之間的關係,一般的概念是“書畫同源”,很多人理解的書畫同源是指用筆、行筆的風格和運筆技術上的聯繫,我覺得更深刻的書畫同源的關係是文字、符號和視覺方式的關係。《芥子園畫傳》是最典型地説明這個關係的一本書,它是一本字典,集中了描繪世界萬物的符號、偏旁部首。比如,竹子和“竹”這個字,竹子的兩個個字就是竹字,所謂“竹個點”,和字本身是一樣的。皴法就是一片符號。所以《芥子園畫傳》就是符號的字典。它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典型範式。人分幾群,“獨坐看花式”“兩人看雲式”“三人對立式”“四人坐飲式”——一個人是什麼姿勢,兩個人是什麼姿勢,小孩問路是什麼姿勢,都是規定好的。所以,藝術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樣記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組合描繪世界萬物。中國畫講究紙抄紙,不講究寫生,過去都是靠臨摹,到清代總結出來,這些拷貝的範本分類、細化,變成一本書。這就是為什麼《芥子園畫傳》是集中了中國人藝術的核心方法與態度的一本書。

1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