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千年丹青”國際學術探討會在上海博物館舉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16 17:34:49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為期兩天的“千年丹青國際學術探討會”昨天開始在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行。由於“千年丹青展”是由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和一批日本頂尖的博物館共同參與,展品集合的難度相當之高。展品歷中國唐、五代、北宋、南宋、金、元六個歷史跨度,全面展現了中國繪畫從8世紀到14世紀在山水、人物、花鳥等各個領域的輝煌成就。不僅對普通觀眾來説這是絕無僅有的機會,即便是參與研討會的諸多專家,都已在專業研究領域浸淫多年,也難得有機會縱覽這麼多的中國古代書畫。因此,這次學術研討會是近年來少有的高規格中國古代書畫學術集會。來自中國大陸、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德國和中國港臺地區的92位代表,提交了70多篇學術論文,主要針對唐宋元時期繪畫領域中一些突出的學術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和探討。

“王維真跡著錄詳備毋庸置疑”

上海美術館專家丁羲元對《伏生授經圖》是否為王維所作進行了考證。這幅繪畫描繪的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到了漢代,伏生將一直被藏匿的《尚書》授給漢文帝遣來的晁錯。一直以來,這幅畫都被加上“傳王維(所作)”的前綴,被視作中國文人畫最早遺存。丁羲元認為此畫著錄詳備、流傳有緒。從《宣和畫譜》中宋高宗的題簽,到“宣和中秘”印記。從明代被胡惟庸所藏的經歷,到胡惟庸案之後被收于內廷的記錄,到最後在1925年被日本人阿部房次郎帶入日本。如此完整的流傳脈絡之下,結合王維的技法特徵,丁羲元認為此畫為王維真跡毋庸置疑。

“《虢國夫人遊春圖》或無虢國夫人”

與會專家中也有不少人專注于畫作本身進行考證。專家董寶厚因供職于遼寧省博物館,得以時常研究《虢國夫人遊春圖》原作。他從畫中人物的裝飾髮型、馬匹花色、畫作中的空間佈局等角度探討,推論出一個驚人的結論,“《虢國夫人遊春圖》中或許並沒有虢國夫人本人”,且從畫中人物安詳平和的神態看,似乎也並非遊春,而只是一次尋常的出行。董寶厚認為,長期以來的古代書畫研究都是“標題中心法”,即以畫作原有的標題作為研究的切入點,所有相關的考證都有了假設前提。“如果以平常心將這些作品當做一般藝術品看待”,在撇除歷史上藏家的影響和主觀看法之後,就畫面本體推敲人物關係,很可能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西泠印社專家方玲瑯的研究課題是有關中國南宋繪畫對日本的影響。南宋時期禪宗的流行,使得禪宗主題成為當時繪畫常見的主題。在當時的明州即今天的寧波,出現了很多製作佛教繪畫的作坊,這些被稱為“寧波佛畫”的作品經由海上貿易大量輸往日本。其中一批院體畫家和僧侶畫家,如梁楷、馬遠、牧溪、玉澗等人的作品,在流傳到日本之後,對日本禪宗繪畫的發展和整個日本美術史都施加了相當大的影響。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