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2010青年批評家提名展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07 11:12:30 | 文章來源: 嘉德線上

2010青年批評家提名展學術研討會現場

2010年7月6日下午,由嘉德線上和北京時代美術館聯合主辦的“樓上青年——2010青年批評家提名展”學術研討會在北京時代美術館舉行,為即將閉幕的“樓上青年——2010青年批評家提名展”再添亮點。

王春辰、劉禮賓、何桂彥、吳鴻、杜曦雲、杭春曉、段君、盛葳、魯明軍、鮑棟十位青年批評家、嘉德線上CEO陸昂女士出席研討會現場。研討會圍繞:一、提名展的展覽模式在現時階段下存在的必要性問題;二、青年批評家與當代傳媒的新型關係;三、青年批評家群體認識論上的合一性、批評方法上的差異;四、第四代批評家的理論研究與展覽實踐四個極具當下學術探討性的話題進行探討。

嘉德線上CEO陸昂表示,中國當代藝術亟需合理生態系統,其中成體系的藝術批評是重要一環。“比對美國歷史三百年和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我們可以發現,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蓬勃發展並最終成為標誌美國藝術引領世界潮流的重要原因,是強大的、系統的、體制化的藝術批評的推波助瀾,批評家發出了強烈的聲音,形成了強大的話語權。而中國當代藝術,恰恰是在藝術批評相對失語的情況下産生和發展的。”因此,如何有效集結有識的批評家群體,發出傳承性的、持續不斷的強大聲音,引導藝術家創作,維護市場秩序,成為當務之急。據路昂女士透露,研討會舉辦當日(7月6日)嘉德線上正式推出“美術新勢力”項目,該項目已籌劃10年強調學術構建,推動藝術批評與藝術創作良性互補,是對中國藝術批評體系制度化的探索,其目的正是推動中國藝術批評的獨立發展,使藝術批評形成一股集體力量,發出系統的聲音。此次的青年批評家提名展及此次學術研討會正是這個項目的起點。

提名展形式有必要存在

提名展作為90年代後批評家面向市場資本而重展覽話語權的一種必要方式,在今天藝術市場更加多元化而複雜的現狀下,批評家們一致認為有其存在的必要,提名展的存在保證了批評家的個人見解得以實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批評家應該反思提名展形式的不足之處,如批評家作為策展人身處批評與市場之間的尷尬身份;提名展的研究性、主題性不足的情況;保持提名展的客觀、公正、純粹性等。

“第四代批評家”概念毫無意義

此次露面的批評家屬於時下熱議的“第四代批評家”,但他們普遍表示,這一概念雖然近年來被屢屢提及,界定卻並不清晰。就像定義當代藝術的標準不是時間而是是否具備真正批判的獨立精神一樣,“第四代批評家”的定義也絕不僅僅是一個僵硬的時間概念。這一代批評家與前輩們相比,在國際視野、獨立思考,以及大膽表達自己構想等方面,都有明顯區別。

關於“樓上的青年——2010青年批評家提名展”

展覽是由嘉德線上與北京時代美術館共同主辦的純學術性展覽,旨在通過青年批評家的專業推薦、評選,對新銳藝術給予合理性建構與理論性引導,並以此推動中國當代藝術之發展。

此次展覽,雙方通過協商選擇了10名當下最具活力的青年批評家,組建了一支專業策展團隊。青年批評家們則通過多次座談會的探討,共同商議並決定了展覽的主題、宗旨與實施方案。隨後,他們推薦、評選出46位具有代表性的青年藝術家參展,展出作品近百餘件,其中包含油畫、雕塑、裝置、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本次展覽的籌備與策劃工作,是在批評家的相互協作中完成的。他們的協作,源於他們對中國當代藝術共同的信仰、意願,而非權力化的個人意志。於是,他們給我們帶來了一個不同於其他“提名展”的“2010青年批評家提名展”——以理性、反思為訴求的研究角度,以客觀、多元為目的的呈現方式,共同營造出一份帶有冷靜、理智,同時也充滿活力與親切感的展覽氣質。而這,正是“樓上的青年”語意所在。

據悉,此次展覽將展至7月8日。

[聲明]以上內容只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並不代表“嘉德線上”網站的價值判斷。更多資訊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