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五四青年節系列專訪•張亮中國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28 09:10:1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張亮在全國第三屆青年美展入選作品《烈日·夭夭赤壁》前留念

 

五四青年節系列專訪•張亮中國畫

張亮的理想主義與自我感知

時間:2010年6月

地點:工作室

記者:烏藍

張亮是一位傳統水墨的現代演繹者,她的藝術創作將中國傳統元素與現代精神巧妙融合,成功地將沒骨、撞水、撞粉的傳統語言手法納入到現代創作實驗中,通過對宣紙、絹、礦物色、墨、箔等多種材料媒介的嘗試、運用,大大拓展了當代水墨的語言空間。

張亮這種綜合媒介性質的藝術創作不僅具有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精神,同時也兼具濃郁的東方意象。自西方波洛克的行動繪畫在美國取得成功以後,偶發性的藝術創作手法就被當代藝術家奉為圭臬,如中國藝術家趙無極、吳冠中以及後來走出畫室的劉小東,都試圖在偶然性的過程中,去追求一種東方的、民族的、自我的精神釋放。張亮的偶發性衝動源自於她對自我生命的感知,現實生活的遭遇、體驗所帶給張亮的愉快、痛楚、迷茫……都幻化成她畫面中的節奏感、韻律感、力量感;但絕不是一種粗獷的、原始的張力,而是帶有東方的含蓄與溫潤,這可能與張亮的女性藝術家身份有關。這種對色彩的細膩把握,對生命之美的追求都構成了張亮彩墨語言的獨特氣質。

尤其在色彩表現上,張亮除了延續中國傳統礦物色的應用技法,重要的是將個人的情感與上色、用筆、拓印的創作過程相結合,畫面成為個人生命感受與身體痕跡的産物。從色彩凝重的《綠衣》、溫潤的《廿四鏡廂》到具有強烈生命感的《2010•重生》、《蝸居》,都是張亮內心的真實情感,更是對自我存在的一種感知。

——劉學明

 


《2012·重生》300x240cm 綜合材料 2009-2010年

 

1   2   3   4   5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