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李睿音
五四青年節系列專訪·李睿音油畫
時間:2010年4月
地點:藝術家工作室
記者:烏藍
記者:“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雖然我們都未親身經歷過這段“青年運動”,但運動背後的精神依然存在,國家也將五月四號設為一個青年人的節日,那麼作為藝術青年能談談你心中的“五四精神”嗎?
李睿音:作為藝術青年,我陶冶于“五四精神”:這是因為它既能夠像朋友一樣給年輕人鼓勵和幫助;又能夠像老師一樣引領年輕人,給予我們前進的動力。應該説“五四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精神導師。
記者:據我了解,你最初不是繪畫專業的,那麼你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放棄了自己的專業,選擇了藝術創作?
李睿音:我覺得這完全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你無法正面去詮釋它。當你對一種事情著迷,而又時刻感覺它才是屬於你的,那麼最直接的選擇就是去全身心的投入,去深入了解,那樣你才能快樂。我對於藝術創作就完全是這種感覺。我想我是響應了這種精神的呼喚吧。
早年我是在外國語學院學習的,當初選擇外語的學習完全是被動的,那個時期外語很熱門,畢業後好就業,卻完全忽略了自己真正的追求。經過一段時期的學習才發現機械性的語言學習過程,使我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內心的孤獨感越發強烈。最後,索性把自己與眾隔離了,除了圖書館、展覽館,基本沒有娛樂活動,不與人交流,沒有一個朋友,你知道作為一個十幾歲的年輕人這是多大的悲哀嘛!一年多後毅然選擇了離開……。我想我應該去追求屬於我的那份快樂,於是就這樣開始了我的藝術之旅……
記者:我想這對於任何一個人都是一種極大的挑戰,我很敬佩你的這種精神。那麼在放棄自己專業的時候,當時有沒有想過,如果選擇的這條藝術之路,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你會怎麼辦?
李睿音:在我看來對藝術的追求之路必然會有許多坎坷與挫折,但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我珍惜自己的這次選擇,更加了解任何一種選擇都帶有挑戰性,我個人的性格是很享受這種挑戰的,然而挑戰自己喜歡的事又何嘗不是一種快樂。
記者:你是在放棄自己專業以後,來北京到中央美術學院學習的?那你的這種選擇,家人和朋友支援你這樣做嗎?
李睿音:開始的反對是必然的,所以來北京先找了一份兼職的工作來穩定基本生活,餘下的時間就是去學校聽講座、看書、畫畫,當時我的高中同學在中央美術學院學習,有不錯的講座都會第一時間通知我。那段時期的生活條件很艱苦,在來北京的九個月裏,我搬了十一次家,身體上的勞累並沒有打垮我,反而讓我覺得我的精神世界,第一次得到了那種無法形容的充實!差不多是來北京的第二年吧,我的家人第一次來看我,我爸爸回去的時候給我留了一張卡一句話:“喜歡藝術就去追求!”。
記者:最初選擇繪畫,有受到誰的影響嗎?
李睿音:對於繪畫的選擇,完全是我發自內心的喜好。記得自己從記事起就在地上、墻上、紙上畫。要説到影響,還是受到自身靈感的影響吧,我就是想畫畫。
記者:那麼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有過放棄的想法嗎?又是如何堅持下來的?
李睿音:從開始理論的學習,動手實踐繪製,直到第一幅作品的誕生,完全是對意志品質和身體素質的綜合考驗,也著實體會到了藝術家的艱辛。
其實我很享受這種感覺,有種累並快樂著的感覺,所以未曾有過放棄的想法。而堅持卻可以説成是我對藝術追求的“嚮往”,這種“嚮往”不會改變。
記者:如果讓你再進行一次選擇,還會選擇從事藝術創作嗎?為什麼?
李睿音:選擇走“藝術創作”道路是因為天生的喜好與靈感,我覺得自己無從再次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