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繪畫

楊之光六十年藝術生涯 我的信念是超越古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2-17 16:00:35 | 文章來源: 北京青年報

12月12日,“楊之光從藝從教60週年回顧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了開幕式。楊之光是我國著名水墨人物畫家,在他六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幾乎每一段重要的歷史時期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體現。他的藝術創作是新中國發展的形象見證,同時也成為中國當代美術史不可分割的部分。

■我家的倉庫都捐空了

參觀者可能並不知情,中國美術館展廳裏跨越50年的100多幅作品並不屬於楊之光個人所有,而是為了辦展一一從多家博物館和私人藏家手中借出來的。這個“麻煩”的製造者當然是楊之光自己,源頭則是10多年前的一次捐贈義舉。

1995年,楊之光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楊之光40年回顧展”,展出的100余幅作品贏得了強烈的反響。

“當時美術理論界認為我的作品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年代跨度大,基本上和共和國同步,而且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留下了時代的印記。同時我探索人物畫的歷程也反映了當代中國畫的歷史,這是別的畫家做不到的。”

早在“40年回顧展”舉行之前,已有私人機構向楊之光表示願意為他出資建立個人美術館,並對他的作品進行整體性收藏,但楊之光並沒有點頭同意。中國美術館的相關領導得知後與楊之光商量,是否能把“40年回顧展”裏的作品捐出來,留給後人做研究。楊之光非常心動,提出先徵求家人的意見。

家人的反應並不出楊之光的所料。同為畫家的妻子歐洋打趣他:“楊之光,我早就有這個打算了。要不,假如我比你早死,你再娶個小的,她不知會不會珍惜你這批作品呢。最好在我死之前辦妥捐贈手續,我就放心了!”兩個女兒和女婿也表示:“爸爸這批東西,交給國家收藏比留在家裏更有意義。”

1997年,楊之光將180件創作精品全部捐給中國美術館收藏,此後又陸續向廣東美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和廣州美術學院捐贈了大量作品,共計1200幅。“我家的倉庫全空了。”説這話時,楊之光的語氣裏沒有流露出一絲遺憾。他還告訴記者,本來這些財富是要留給女兒的,現在女兒收他過去的畫只能從拍賣會上拍。“楊紅花100萬買下了我那幅《卡門》,讓我很心疼。”

楊之光表示:“這次展覽也可以説是最後一次。沒有作品了,新的也不可能再畫,我身體不好基本上封筆了。當年很多人不理解我的行為,海外還有人説我愚忠。其實這體現了我做人的原則。”

《恩師徐悲鴻》

■失而復得的徐悲鴻肖像

回顧展上的巨幅肖像《恩師徐悲鴻》是楊之光為紀念徐悲鴻誕辰110週年創作的,也被他視為自己近10年裏的少數代表作之一。在畫作的題圖裏,楊之光回憶了55年前的一樁往事。

“1950年夏我初訪悲鴻老師,提出想報考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班的願望。老師先審閱了我的作品,並表揚我年紀這麼輕就出了畫集,接著他的表情開始嚴肅起來,問我願不願聽他的話,我説一定聽。他説我勸你不要考研究生班而是考一年級,從頭學起從零開始。”

當時楊之光已經取得了蘇州美專國畫科的畢業證書,但徐悲鴻先生建議他從三角、圓球、石膏素描學起,打好基礎。楊之光説這八個字的忠告影響了他的一生。他聽了也做了,並在半個世紀的教學生涯中把這個忠告又傳給了他的學生和學生的學生。正是這幅滿含了對恩師崇敬、感激之情的心血之作,因為一時的輕信和疏忽,差點一去不復返,無緣在此次展覽中現身。

2007年7月,楊之光收到了一封邀請函,邀請他拿出兩件作品參加當年9月10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三屆中國畫全國畫展”,並承諾展覽結束後立即退還作品。信中收件人的名字為中國畫藝委會副秘書長顧正主,還加蓋了“中國美術家協會”和“中國畫藝委會”的公章。

起初楊之光並不打算參展,還是在家人勸説下才決定寄出《恩師徐悲鴻》和探索沒骨技法的《女人體寫生》。

“我一直以為在北京展覽,直到11月打電話過去沒人接才知道被騙了,血壓一下子上去了。”

作品不知下落對當時78歲的楊之光打擊很大。那之前,中國所有的藝術名家幾乎被他畫了個遍,唯獨沒有畫的就是恩師徐悲鴻。76歲創作的《恩師徐悲鴻》是他肖像畫的封筆之作,代表了他的最高藝術水準。

大女兒楊紅趕到北京報了案。公安機關立即成立了專案組,經過20多天的全力偵破,最終在江西進賢縣抓住了詐騙嫌疑人。幸運的是兩幅畫作還沒來得及流入下家的手裏,並且毫發未損,但楊之光不得不從此開始長期服用降壓藥。

1   2   3   下一頁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國博”一館藏名畫失蹤 為畫家楊之光代表作
· 與時代同行:楊之光從藝從教六十週年作品研討會發言摘要
· 與時代同行——楊之光從藝從教六十週年回顧展舉行
· 與時代同行——楊之光藝術簡論
· 楊之光:培養年輕人比自己創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