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繪畫

吳冠中畫語錄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0-24 20:48:25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吳冠中畫語錄》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非傳記縮影,語錄展示了作者藝術觀念、思想及實踐經驗的肺腑之言。幾乎囊括了終身的體驗與獨立思考的個人見解,長年遭遇批判、打擊,語錄裏保留著鬥爭的痕跡與語言的犀利,表達作者的歡樂與哀思,其頑固之本性與叛逆的原由。

數十年戎馬倥傯,在不同年代不同環境談到同一問題時,會有演進或轉化,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應保原貌,原汁原味。

不少年輕的學生與同行朋友們要求來家“請教”,我亦須向他們學習,人年邁,無力做太多的交流了,今有人辛辛苦苦編出了這本畫語錄,從一百數十萬字的文集中精選一針見血的語言,剖析作者的情思與心腸,我讀來自己都被感動,那確是赤裸裸的我自己,我與大家推心置腹地談吐了心頭塊壘。

(該書自序)

水鄉哺育了我的童年,我畫過水鄉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畫裏流露了鄉情,更體現了我對形式美的追求。“小橋流水人家”之所以誘人,由於其結構之完美:小橋—-大弧線,流水——長長的細曲線,人家——黑與白的塊面,塊面、弧線與曲線的搭配組合,構成了多樣變化的畫面。畫不盡江南人家,正由於塊面大小與曲線長短的對歌間譜出無窮的腔。“江南人家”、“水上人家”、“魯迅故鄉”、“魯迅鄉土”……畫題大都近似,但畫面的情調千變萬化,形式成了每幅畫的主角,各具特色的主角,而題目僅僅標誌著水鄉而已。

水鄉畫面大都偏于小幅,往往選取村頭一角或臨流故宅之類,更穿插桃柳數枝,易引人入勝。我後來喜歡表現大規模的江南村落,黑白塊面之構成倒有點近乎立體派早期的探索,我曾以“吳家莊”命名這類作品,因那只屬於我自己創造的村莊,她其實並不存在,或確切地説,她曾于我心目中處處存在過。

也用大畫幅作水鄉行,我想吞掉一整個水鄉村鎮。三條小河穿流屋宇間,三條銀灰色長帶托出了密密層層的黑白人家,於是黑與白的塊面之大小、體形之長短、傾斜與走向……成了劇中演戲之主角,佔滿舞臺,不施脂粉,全無化粧,人們能陶醉於她們的清唱中嗎?

煞它風景,如果將江南水鄉或威尼斯的石橋拆盡,雖然綠水依舊繞人家,但徹底摧毀了畫家眼中的結構美,摧毀了形式美。

我總喜歡看小巷,大致由於兩個緣由:一是多樣形體擠在窄巷裏,萬象濃縮,構成豐富的畫圖;二是小巷與外界隔離,躲進小巷成一統,小巷呈現獨特的身段體態美。從形式構成的角度看,驚險的長江三峽與區區小巷並無本質上的差異。

這靜巷冷清清,隔絕外界自成一統,似乎空無所有,卻含蘊著形式美感之微妙節奏,低音吐柔情。緩慢的“弧”與“曲”是畫面主調,墻頭、墻腳、左方遠處的山墻、墻裏伸出的樹枝,都參與了弧與曲合唱,嚴肅認真,絕不讓走調。一片弧曲腔中鑲嵌進來小小的黑方塊,正方的、長方的小小黑色濃縮之塊塊,在行人眼裏,它們不過是墻上全不起眼的洞或遠處幾個窗,但在這小巷的繪畫天地裏,她們對照全局的弧與曲,平衡整個畫面大量的白。如果秤的一頭是許多弧曲枝條,是大塊大塊的白,那麼這幾個小小的、方的、墨黑的秤錘恰好使秤獲得平衡。

白墻不是白紙或白布,偌大面積空空如也的“白”,卻要唱主角戲,戲在哪?因之舊墻斑痕、水漬,或由於墻面轉折而呈現垂直的、橫掃的、斜飄的各樣輕微的形與色遞變,是筆墨,也是肌理,承擔了舞臺的主要任務,如它們的工作不出色,戲將落空,觀眾是會失望的。

這個小巷在我的故鄉宜興,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我曾畫過,返京後發現畫面似乎像來自尤脫利羅的巴黎小巷,心裏不舒服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重返宜興,特意又找到這條安然無恙的小巷,我從巷口到巷裏出出進進往返組織畫面,用自己的眼吻故鄉的墻,自己的腳印留在小石子路上。

回家鄉,總想找尋古老的遺跡,因老遺跡是自己童年熟悉的,童年以前就存在,是爺爺奶奶們的同代人。我住進宜興縣的招待所,在食堂的背面,發現了這堵老墻,悄悄去畫,避免別人疑心畫這破墻也許別有用心,惹麻煩,那是1981年,餘悸猶存。

我不止一次畫老墻,畫過一道道磚縫裂得開開的墻,縱橫的線像筋,像根;畫過長滿青苔的潮濕的墻面;畫過像農家孩子長年不洗臉的“骯髒”的墻面。這堵老墻的皮剝蝕了,暴露出一塊塊磚,像人暴露了自己的肌肉與筋骨。暴露真實往往扣人心弦,但真實未必就是美。這堵墻是美的,美在其磚的排列,簡單的幾何排列構成無限豐富的形式感。泥水匠用心於將小塊磚構成堅實的大墻面,蒙德里安和克裏於此悟出了平面分割構成法則。我仔細觀察墻面,太複雜了,每塊磚與磚的銜接各有差異、磚與磚的色相變化無盡、石灰殘跡時厚時薄……我先是著意分析佈滿斑點的老年人的臉,後來卻感到如面對了大海,自己被淹沒了,如何再能表現大海呢!用超級現實主義的手法、用現代攝影當可淋漓盡致地再現這赤裸裸的敗壁,由觀眾歌之哭之!然而我又不願描摹這赤裸裸,如果能恰如其分表現內在結構,何必連血肉瘡傷也托給人看。中國繪畫中講氣韻,那韻其實是“虛”,是具遮掩作用的,正如詩不肯露,包含著“藏”的手法吧,對有心人不必多言。

新房群中的這一堵老墻,其日子不會太久了,別人也不注意它,視而不見。只在我的畫面中它矗立著,傲視新房,因它確乎經歷了漫長艱苦歲月的考驗,要永存千古!

(本文摘自《吳冠中畫語錄》)


長日無風(墨彩) 70×140cm 2000年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以藝術的名義
· 城裏人的表情 ——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 她者的圖像 ——南方女性題材油畫作品展
· 新觀念中的東方古典精神
——讀淩子的水彩畫作品
· 畫出己意 坦蕩自然
——重讀吳昌碩大師作品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