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藝術家來了!西安曲江當代藝術季明日撩面紗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9 10:28:15 | 文章來源: 西安晚報

吳小軍:

不希望當代藝術被庸俗化

“哎呀,古城西安也會搗騰當代藝術!”面對西安媒體,當代藝術家吳小軍並不掩飾自己當初接到“西安曲江國際當代藝術季”邀請時的驚訝,因為地處西北內陸、以厚重歷史聞名的西安與“當代藝術”之間,似乎有著天然的鴻溝。但驚訝之餘,吳小軍還是希望大夥能把藝術季當作一件大事來看,“因為藝術是刺激思維的良藥”。

吳小軍來自北京。可能源於西安和北京相似的地緣關係,吳小軍認為,正因為厚重的歷史文化,“西安從來就不缺藝術”,“在古老的城市傳播當代藝術,這次當代藝術季肯定會對全國産生影響。”

對西安的信任來自吳小軍在漢陽陵的參觀。“路面是碎石鋪的,周圍的草坪和松柏都是野生狀態,所有的展品均通過當代手段展示……把古代的東西用最現代的、光電配套的方式錶現,不是張牙舞爪,而是尊重的態度,使漢陽陵散發出濃郁的質感。”

與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西安的當代藝術無疑還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是觀念還是場地都能説明問題。吳小軍説,對這些不必過分追究,場館只是一個條件,其作用在於塑造一個關注點,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最重要的是開放的心態,“在厚重的歷史文化之上,更加開放的心態,才能推動西安當代藝術的發展”。

在吳小軍看來,藝術家其實是弱勢群體,任何勢力都希望利用這個群體,而這個群體也必然受到經濟力量的驅逐。漂泊是藝術家的必然命運,北京的798藝術工廠、西安的紡織城藝術工廠都不能例外。儘管如此,獨特的文化環境是真正感動自己投身其中的因素,它一方面讓你憤怒甚至想要罵人,另一方面又讓你流淚滿面。

儘管他頗顯悲觀地認為“現在的藝術家到最後都很淒涼,沒以前那麼浪漫了”,但仍矢志認可“良知是底線”的信條。他不希望老百姓將當代藝術看做熱鬧和噱頭,不希望當代藝術被低端化和庸俗化,但當代藝術尷尬的現實還是讓他揪心,他自個尋找出路,去關注新聞事件,將新聞當作寓言去解析,認為這才是應有的思維和觀念。記者王麗 實習生王一佳

沙偉臣:

怡然自得堅持“玩”創作

一年12個月,4個月工作賺錢,8個月傾心當代藝術創作,“80後”的沙偉臣很得意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憑著感覺創作,“喜歡”是評價一件當代藝術品的唯一標準,年輕的他自言不受金錢及其他世俗的束縛,但又不能肯定這種怡然自得還能維持多久。

此次沙偉臣展出的作品在圈外人看來似乎都挺不“靠譜”——一張懸空挂著兩面都涂滿灰色顏料的紙;一張點滿黑點、被稱作《雪花點》的紙;一堆用絕緣黑膠布捏成,被冠作“數位”名號的電腦、錄音筆、和相機……

“我沒有刻意要觀者理解其中的意思,就是憑著感覺創作。”沙偉臣聲音很低,但言辭間稍顯出不羈。他説自己就是以玩的心態搞創作,什麼都能成為創作材料,“好玩的東西”都可以,甚至不局限于材質。“整天沒事幹”則是他平日創作的真實狀態,一年12個月,他僅在9月~12月工作,因為要賺錢生活,其他時間他都“玩”著創作,想做什麼做什麼。

在年輕的沙偉臣看來,“喜歡”是衡量一件當代藝術品的唯一標準,它不一定要賣個好價錢,不一定要有很多人追捧,也不一定非得傳達某種明確的含義,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這件作品就是成功的。

不過,1982年出生的沙偉臣坦承,自己並不是年輕當代藝術者的代表人物,“怡然自得”並非這個行當裏所有年輕人的真實生活狀態。“在北京798,我的很多同學、朋友,正在為每月數萬元的房租、水電費發愁。”他説,窘迫的生活可能會改變很多人的藝術去向,去追求品味一般的作品,如此以往,創造力必然消磨,對於年輕人,這是最可怕的東西。

沙偉臣像是自語般地對記者説: “我剛起步,對所有的東西期望都不是很高,但不知道目前的狀態還能維持多長時間……”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鄭偉藝術季讓古城為之激動
· 曲江音樂節壓軸表演 謝天笑無愧現場之王
· [專稿] “縱橫”劉偉個展
· 海容天天將在西安闡釋“網路脫女”的裸體主義
· 吳小軍作品展 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