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蚺書法作品《摩崖》
傳統的工筆花鳥、現代的雕塑裝置、細緻的娟秀書法、誇張的當代油畫……8月18日下午,90余件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齊聚深圳美術館,呈現出當下深圳青年藝術家的整體面貌。這個名為“相聚熱土”的展覽共展出19位深圳青年藝術家近90件藝術作品,包括油畫、國畫、書法、裝置等多種藝術形式。參展的藝術家均為出生於七八十年代現工作、生活在深圳的本土畫家、理論家。展覽從一個側面展示了深圳本土藝術的原創力量。
80後策展人發起青年藝術展
“相聚熱土——2009深圳青年藝術家邀請展”以“本土、創新、個性”為主題。這個展覽不僅參展人大多是年輕藝術家,就連策展人遊江,也是一位80後藝術家。他的一系列風景油畫也在此次參展作品之列。
遊江介紹,此次展覽的參展藝術家不僅年輕,而且來自於各行各業,有教師、學生、美術館工作者,還有的是來自大芬村、藝術創庫等地的自由藝術家。這些年輕的藝術家大多不是土生土長的深圳人,而是來自於五湖四海,學術背景也各不相同, 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參展人陳思洋生於1989年, 目前仍就讀于廣州美術學院。
展覽之所以起名叫“相聚熱土”,正是源於參展藝術家多元的文化背景和作品多樣的藝術風格,“給展覽起個適當的名字,讓我非常為難,因為每個人的風格都不一樣,沒有一個詞彙能全面地概括這個展覽的風格,最終我決定叫‘相聚熱土’,因為參展人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但他們最終相聚在深圳,在深圳這片熱土上進行構思與創作,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華。”
藝術作品和理論文章並舉
王子蚺是此次展覽中唯一一位青年書法家,他的《摩崖》是從日本少字派中汲取營養,融合書法與繪畫的技法,表現自己想要表達的意象,“摩”字如古木參天,給人似倒非倒的感覺,右上方一點搖搖欲墜,如高山墜石,“崖”字則如碑拓般穩如磐石,整幅字作大氣寬博,讓人想起古木參天和高山巨石的氣勢。在紙本左下方另有一小巧精緻的印章,如一人仰視高山,通過對比的手法,把山川的高聳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這幅作品旁邊,是王子蚺撰寫的一篇關於日本少字派書法的研究論文。據介紹,藝術作品和藝術理論文章並舉,正是此次展覽的另一大特色。此次展覽對深圳本土從事藝術理論研究的青年學者進行了徵稿,古秀玲、宋珮、李原原、郭延容、覃京俠等人的論文在現場展示的同時,也收錄到展覽的同名畫冊中。論文通過作品來表現,同時又能指導作品的發展,二者可謂交相輝映,使青年們藝術作品散射出活力的光芒,同時又不乏理論的深度。
年輕的藝術家雖然風格各異,但從他們的作品中也不難看出各自生活的痕跡。來自大芬村的青年藝術家蔡駿曾經參加過2007藝術關愛行動——畫夢活動。時隔兩年,他的作品已經和兩年前有了不同的面貌,但作品表現的仍然是他在深圳所看到的眾生世象、人生百態;年輕的母親薛揚,則描繪出一個嬰兒眼中、夢中看到的世界,她關注嬰兒的小小歡樂、嬰兒的趣味、嬰兒的夢想,構建出一個孩子眼中的世界史。出生於藝術世家的宋佩則在論文中,梳理了中國工筆畫的發展歷程,區別傳統工筆畫與當代工筆畫的評判標準,分析了評判標準在當下的轉變及其原因。
關注深圳青年藝術家群體
“相聚熱土——2009深圳青年藝術家邀請展”是深圳美術館今年推出的又一個本土藝術展。深圳美術館這些年來一直以來致力於推動深圳本土美術事業的發展,在“關注本土、關注當代”的學術定位下,舉辦了“深圳版畫家聯展”、“深圳青年實驗藝術展”、“深圳油畫家十一人邀請展”、“深圳兒童畫展”、“深圳赴日五人展”、“水潤彩繪——深圳水彩畫作品展”等系列本土藝術展覽。此次青年藝術展,一方面是對深圳本土的文化藝術資源進行梳理,活躍深圳藝術創作活動,加強深圳畫家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主辦方希望通過美術館的平臺,對深圳年輕一代不斷成長的力量、特別是新興力量,給予足夠的關心和愛護,給這些年輕的藝術家一個展示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