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張大千的晚年歲月:鍥而不捨 不斷創新組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07 16:21:59 | 文章來源: 新華書畫

千古絕筆

張大千的身體每況愈下,經常進出醫院,險象疊起,家裏人時刻都為他捏把汗。然而,他日益固執,不願長期住院治療,每天要畫上半個至一個小時,氣勢雄偉、浩瀚萬千的廬山已將自己的真面目躍然紙上。

這幅畫,張大千使用了多種技法。他用大潑墨渲染出主山的脈絡,以漫衍的重墨凝聚為厚重山岩。在濃墨染出的峰頂、幽壑、叢林處,他一反以水破墨的古法,以石青、石綠、重赭諸色代替清水破開濃墨,析出層次,使得層巒滴翠,雲霧氤氳。他以潑墨潑彩法寫出的逶迤山勢,雲氣橫鎖,煙籠林隙,古木森羅,廬山橫側真面目欲現又隱。畫上,有他在1982年底題寫的一首七絕:

不師董巨不荊關,潑墨飛盆自笑頑。

欲起坡翁橫側看,信知胸次有廬山。

“春節馬上要到了,今天你就不畫了吧,待過完節再説。”夫人試探道。大千爽快地回答:“好,聽你的,今天不畫了,只題兩首詩可以嘛。”

筆硯準備好了,老人提筆思索片刻,在畫上又增題了兩首七絕,幾十個字整整花了半個多鐘頭。老人顫抖著手放下筆,頹然倒在沙發上,許久説不出話來。

“大千,我記得你前兩年寫了這樣一副對聯:‘踵羲皇而齊泰,體虛靜以儲神’。我想,你安心靜養一段時間,身體更會好些的。”夫人一邊在他背上輕捶,一邊細語解憂。

老人點點頭,口氣有些幽默了:“老乎哉,人老矣,心不老,管它這麼多做啥!”繼而,他問夫人,“林先生捎來的那幅合作畫,現在該完成了吧?”

這幅合作畫,是美國德州休士敦貝勒醫學院的林文傑教授往返穿梭,四處搭橋而促成的。1982年底,林文傑隨美國空中眼科醫院那架被稱為“奧比斯工程”的飛機來到廣州。在繁忙的冶病和講學之餘,他弄到一張品質很好的四尺宣紙,在上面畫了幾撇春蘭。第二天,他直飛香港,將自己的來意告訴了趙少昂。趙少昂非常讚許這種筆墨姻緣,又在畫上添上一竿墨竹和一支勃勃向上的筍竹,鈐上齊白石生前篆刻的白文印章“少昂”。

1983年1月2日,林文傑剛抵達台北,馬上驅車去拜見張大千,老人很有興趣地接待了這位文質彬彬、西裝革履的青年。老人坐在畫案前,鋪開林先生帶來的那幅未完成的畫,看了之後自謙道:“我自己不善於畫蘭花,不過我可以畫別的。”

老人寥寥幾筆,染出一塊兀立的壽石,然後在上面添加了一朵靈芝。“靈芝一定要有紅葉才會補得,我得給它上點兒色。”老人毫尖上蘸著朱紅,染出了紅葉。然後,在畫的左下角題道:“八十四叟張爰大千寫靈芝和壽石。”蓋上老友方介堪兩年前託人從大陸帶來的白文印章“張爰之印”和朱文印章“大千居士”。

“靈芝寓有長壽之意,如需添配,最好請關先生畫上幾枝墨梅。”老人鈐好印章,向客人建議道。三個月後,林文傑再度從美國來廣州,在新華社香港分社前社長王匡的幫助下,請關山月畫上了一枝蒼勁的梅花。

3月19日,這幅畫被送到北京榮寶齋,在鑒定專家侯凱的精心指導下,由有名的裝裱師傅精裱。然後,林文傑持畫分別拜訪了吳作人、肖淑芳、董壽平、李苦禪、黃胄、范曾、胡爽盒等中國名畫家,大家都為之擊節讚賞。

這幅由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旅居美國的中國藝術家通力完成的畫,不僅成為藝壇的一段佳話,也是張大千先生與人合作的最後一幀絕筆畫。

當林文傑帶著這幅合作畫由北京去香港時,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天正是張大千先生與世長辭的日子。關山月得悉噩耗後,揮筆寫下一首哀悼詩:“夙結敦煌緣,新圖兩地牽;壽芝天妒美,隔岸哭張爰。”

   上一頁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藝術品投資受注目 津門拍場驚現張大千巨制(圖)
· 張大千:尼斯晤面畢加索 紐約當眾作巨畫 
· 首場法院委託藝拍:張大千吳冠中等名作亮相(圖)
· 張大千晚年潑彩巨作亮相嘉德2009廣州夏拍(圖)
· 張大千畫展在景德鎮舉行 展80余幅佳作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