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文物局明確要求管理使用部門要保護梁思成故居,尤其是其在清華大學內居住過的新林院8號將得到妥善保護。那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方案的“誕生地”。
昨日傍晚,夕陽映襯下的新林院8號顯得頗為“恢宏”,高高的尖屋頂格外顯眼……如今,這裡仍作為清華大學的宿舍使用,雖然出現部分私搭建築,單層坡屋頂的整體格局保存仍較為完好,居室內依然鋪著木地板。與現在居民恬靜的生活相比,在這座建築中梁思成經歷了無數“驚心動魄”的往事。
1946年10月,清華大學增設建築工程學系,梁思成受聘為教授兼系主任,從此搬進新林院8號為家,一住就是8年。這段歲月裏,這裡不僅是清華大學建築系創建時期的思想源泉,而且伴隨新中國的成立,北京及全國急需保護的文物建築名單、莊嚴神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方案、搶救北京特種手工藝景泰藍及其造型裝飾設計方案……一批珍貴建議、方案相繼在這裡“出爐”。
除了沉甸甸的歷史價值,建於1937年的新林院8號的建築價值也別具特色,頂為多組坡形屋面,造型活潑。市文物局表示,將與規劃委、校方等共同研究,做好相關建築的保護工作。
其實,不僅梁思成故居,目前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正在本市如火如荼地開展,統籌做好四合院等傳統建築的調查保護工作,尤其是對列入建設區域的要採取保護措施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我們將嚴格按照文物法和文物普查認定的相關標準做好相關建築保護,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內涵。”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説:“我們也歡迎社會各方對發現具有保護價值的文化遺産提供線索,並共同參與文物保護工作。”
但是,保護並不意味著“一刀切”,它將與發展並序。市文物局表示,將繼續堅持舊城整體保護的原則,對於舊城衚同、四合院按照有關規劃及修繕、改善、疏散的原則進行保護修繕。
另外,昨天市文物局會同市規劃委專題研究了建設區域內的北總布衚同24號院的保護問題,準備邀請專家參與指導院落的保護方式、方法,制定具體保護措施,處理好建設與保護的關係,儘快落實北總布衚同24號院的保護問題。
新聞時評
保護歷史文化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三千餘年的建城史、八百餘年的建都史,北京作為一座名城,有著濃厚的歷史積澱,從古至今名人薈萃。而歷朝歷代的各界名流在京居住、工作、生活的地方也成為一筆特殊財富,為這座城市增光添彩。保護這些歷史文化,是生活在這座城市裏的我們的共同責任。
比如梁思成先生常年居住在北京,歷經數次搬家,而其在清華大學內的居所尤為值得一提。在這裡,梁先生正處於精力旺盛時期,屢攀事業巔峰,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就誕生於此。作為中國第一建築家的居所,這裡不僅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而且具有建築藝術特色,是令清華大學師生自豪而驕傲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我們不僅應該下大力氣保護,而且應該完善其他輔助設施,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記住這段歲月。
相關連結
新林院8號:“紅色的客廳”
1946年10月,新林院8號成為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清華園的寓所,在這裡他們經歷了“紅色”的8年。
1948年末,雖然清華園已經解放了,北平尚在國民黨軍隊的控制下。梁思成夫婦憂心古都北平的命運,經常夜不能寐。
一天晚上,清華大學教授張奚若突然領著兩位解放軍到新林院8號,拜訪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位解放軍是為攻佔北平城做準備——萬一和平談判失敗,不得不被迫攻城時,要盡可能保護古建築。他們將一張軍用地圖攤在桌上,懇請梁思成在地圖上標出重要的古建築,並劃出禁止炮擊的地區。這使梁林夫婦在驚詫之餘內心又充滿感動,他們在感情上一下子就和共産黨接近了。於是,梁思成立刻動筆,仔細繪製了保護北京城文物建築的圖錄,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文物建築。
新中國成立後,新林院8號成了以梁思成夫婦完成重大歷史性設計使命的中心。當時,兩位先生不顧病弱之軀,在家裏積極投入新中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工作。
梁思成的女兒梁再冰回憶,當時的新林院8號客廳裏,到處是紅、金兩色的國徽圖案,沙發上、桌子上、椅子上擺滿了國徽,這裡已經儼然成了一個巨大的國徽“作坊”。梁思成夫婦全神貫注地埋頭工作,建築系的師生們川流不息地來來往往……家中是一種濃厚的“國徽氛圍”。
之後,中華文化傳統與革命精神完美結合的國徽方案,在新林院8號誕生了。不久,梁思成夫婦又在這座房子裏投入到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中。
雖然飽經歲月變遷,梁思成先生曾經居住的新林院8號被“包裹”起來,故居的高屋頂若隱若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