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岳敏君兄弟:從我出發看社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07 08:53:08 |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報

  

     放在展臺上的明明是一本《20世紀中國藝術史》,可標簽卻寫著“岳各莊出土,政府工作報告等文件”;削蘋果機成了“地球儀”;籃球是“通過放氣使人發笑的工具”……這是北京今日美術館正在舉辦的“岳敏君:西元3009之考古發現”展覽現場,展廳被佈置成一個博物館,常見的生活物品變成1000年後的“出土文物”。

  “將來會對現在有誤讀,就像我們對過去有誤讀一樣。”岳敏君説,“做這個展覽就是希望人們能對歷史和文化重新審視。”

  “話少”、“不愛動”是岳敏君的自我評價。面對提問,他的回答抽象,且很少談論自己。岳敏君本人已被貼了太多標簽:少壯派中國政治波普藝術家、現世寫實主義藝術家、“中國當代藝術F4之一”。他還曾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2007年度風雲人物”;那個張著大嘴、露出一排白牙的標誌性“笑臉”上過蘇富比拍賣公司“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拍賣圖冊封面。據“2009胡潤藝術榜”顯示,岳敏君已從去年的第五躍至第二名。

  對於這些,岳敏君用“商業統計”一詞來回應,“他們經常用這種方法判斷,這容易讓人産生誤會。人們不按照自己的想法主動思考藝術作品,一看賣得貴就是好作品,便宜的就不行。”

  自1991年岳敏君創作第一幅“笑臉”作品《大狂喜》起,這張笑臉已延續了18年。它的頻繁出現一度被批評為“缺乏創造力、流水線生産”,“向市場屈服、向流行屈服”,但岳敏君告訴記者,“笑臉”形象會一直延續下去,變成一個電影明星式的符號,“用一個形象吸引很多人,你可以把所有想説的東西加在裏面。”岳敏君説。

  這次展覽,岳敏君把自己的“笑臉”系列也作為調侃對象:1000年後,這些張著大嘴的“笑臉”居然被解讀為“因長期饑餓形成合不攏嘴的表情”。“作品完成後已經和藝術家沒什麼關係了,之後一系列的解讀、誤讀都是作品的一部分,每一種解讀都是社會因素導致的。”岳敏君這樣説。

  策展人黃篤和曠衛認為,岳敏君這一次改變了過去濃厚的個人意識形態的敘事方式,“過去有什麼問題,我們的方式是對抗或謾罵。但現在應該思考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方式,應該從文化角度考慮,可能之前的方式是不對的。”岳敏君説。

  在弟弟岳小軍眼中,岳敏君是個“能夠堅持和忍耐的人”。當年岳敏君和方力鈞剛從圓明園搬到宋莊時,岳小軍開著父親的麵包車,幫方力鈞拉東西。那時的畫室像破廟一樣,陰森森的,“誰能想到他們一下子這麼火呢”,岳小軍説。

  岳敏君的一些自畫像照片是由弟弟岳小軍所拍攝,“前幾年沒有助手,讓我弟弟拍更自由、隨便一點。”兄弟二人單獨相處時,也會對藝術領域的一些問題進行交流,“哥哥是學美術的,他對影像、構圖很有研究,會對電影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弟弟岳小軍經常去岳敏君的畫室,“他的畫激發我創作劇本的靈感”。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的岳小軍曾參與創作《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等劇本,還在《瘋狂的石頭》中扮演毛賊“小軍”一角。“我在看他畫的‘迷宮’系列時,會對畫中所表現的人的迷茫和無奈産生很大感觸,不由自主地去構思一個故事,再把它放在劇本裏。”

  做職業編劇前,岳小軍在西四練過攤兒,在中關村賣過影印機配件,還開過毛衣店。他參與創作的《瘋狂的石頭》一劇憑著“小人物生活中雞毛蒜皮的瑣事兒”和“只有中國人才能看得懂的尖銳的苦澀和略帶諷刺的幽默”獲得好評。

  岳小軍表示,他還會在今後的劇本創作中延續關於“小人物”的題材,通過這些小人物“把自己想説的話説出來,表達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

  “我們都是從自我出發,通過自己的思考來表現社會。”岳敏君説,“這可能就是我們兄弟倆的共同點吧。”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