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試論當代草書的文化品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07 21:24:33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當代草書必須在一個較高的文化層面上發展才有出路。一切為書法而書法,為草書而草書,為藝術而藝術的做法只能作繭自縛,都不能達到蝶化的境界。因此,應該用歷史的眼光來看當代,而不能用當下的眼光來看當代。

1、技道合一的哲學思考

把當代草書放在哲學的層面上思考,既符合草書藝術的發展規律,也是草書藝術本體的內在要求。如有些當代草書家,自認為苦心經營著草書技法,實際上錘鍊了草書的“形”,而沒有錘鍊自己的“心”。對草書技法追求的過程,也是體道的過程。心中無道,空度一場;心中有道,技自生境。由先秦時的“技進乎道”發展成魏晉時的“得象忘言,得意忘象”,正是中國藝術精神的哲學反觀。技與道是無法分離的。如果説,思考決定著一般行為的話,那麼,哲學性的思考,則決定著更有深度和廣度的行為。藝無止境這是一個老話題,其原因就在於藝術家在藝術追索中,知之無盡而行之無涯,所以藝術家在不知不覺中所感知的不僅僅是藝術,實則已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生命對時間、現實、自然的智慧關懷和人文情結。而這其間,因了藝術介質的作用,使生命有了支點,有了依託,有了飛揚,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藝術家永遠生活在美的追求中。所以我們説,草書最能啟人興感,發人哀樂,抒人志氣。所謂性情的智者大多於此間拉開和現實的距離,去尋他們心靈的自由王國。若李叔同不出家,他必然是一個草書大家。但他成為真正的宗教家之後,只能在青燈枯守中選擇他心如止水的“弘一體”。懷素雖是釋門中人,不談經,不坐禪,亦醉亦醒見癲狂,所以他生活在草書中。草書能入世,能出世的藝術精神,在人生境界上達到了哲學的高度。



2、精英化的深度開掘

當代草書,應該是精英對大眾的正確引導,而不是誤導。從這方面看,于右任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力倡“標準草書”的做法就很有啟發性。雖然于先生和他的同仁們當時主要是從教化和實用角度提出的,但其“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的藝術原則仍有歷史參照性。于先生提倡草書,以期為大眾接受,我們切莫誤解是把草書的文化品格降低,而是恰恰有感於草書流變中的雜蕪狀況,其精華難以為人所取,以普及的弘願躬行而已。至於有些人習標準草書而走到事物的反面,那是自身因素所限。因為于先生只是引人入門,進到草書的大觀園,你願意怎麼遊是你的事,不能怪開門的好心人。于先生自離開大陸後,越到後期,其標準草書越變化萬端,沉雄博大,有道通天地的氣魄。其精英化的表率作用確是我們應該研究的。所以,對當下自許草書有成的精英們來説,比照先賢,首要的問題從自身入手,以文化品格和道義感為己任,開掘草書更深更廣的空間,把草書精英化而不是個人化,責任化而不是媒體化。就像當代草書家從張芝、二王、張旭、懷素、黃庭堅、傅山等古賢的作品中品讀的同時,是否也讓我們大眾在當代眾多媒體上品讀出諸多草書家的文化品格。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