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不安分”,只為攪活藝術世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07 21:25:57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在我熟識的藝術家朋友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水彩畫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國畫院副院長、浙江省水彩畫家協會理事、浙江中國花鳥畫家協會理事、紹興市美協副主席、上虞市政協常委張萬琪,大概可算是一個最不“安分守己”的人了,無論是平時聽到的、還是偶爾看到的,傳遞的資訊都只有一個,就是張萬琪又變了畫風。我常常為張萬琪在藝術領域裏的多變和善變而驚嘆、敬佩。



張萬琪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畫家,他出生於嵊州市富潤鎮。家鄉風景秀麗的山山水水,滿山遍野的花花草草給了他繪畫上的創作靈感,小時候他向紹興地區的著名畫家商敬誠學習中國花鳥畫。師徒傳承的教育,為他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這個從浙東嵊州大山裏滾爬摸打長大的張萬琪,似乎更有一種天生的叛逆性。在中國美院美術館“張萬琪畫展”前言中,張萬琪自我坦陳:“我出生在浙江嵊州鄉下。我的母親是從剡溪出走上海灘上名不見經傳的越劇‘戲子’,母親的藝術細胞讓我走上學畫這條沒有盡頭的滄桑之路,而母親敢闖敢冒、敢作敢為的血性卻又使我的繪畫內心總是不得安分。”是啊,本來説他的授業恩師、著名的中國花鳥畫家商敬誠已經為他在浙東這塊地域上撐起了一片足以讓他輕輕鬆鬆過完這輩子的天地。但他不滿足,他跑出了為之經營20多年的傳統的中國畫的范囿,去美院搞起了油畫,美院回來又操起木刻刀搞起了版畫,搞了版畫又畫起了連環畫,連環畫沒有市場了,他又搞起了水彩畫。在美術這個殿堂裏,他差不多古今中外、瘋瘋癲癲地轉了個遍。這種近乎瘋狂的變,對於張萬琪其實是在尋找一種突破口——如何使自己的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擴張力。



這一大圈轉下來,張萬琪的畫完全跳出了原先傳統的中國畫風格,從而使自己的畫作融入了更多本真的內容、創新的技法和全新的筆墨。他不但在中國畫中融進了不少西畫的技法,而且他的水彩畫也像中國畫的大寫意一樣揮灑隨意。雖然他從不刻意地去搞中西結合,但他從不排斥東方西方中合乎己意的技法和手段,只要用得上,他都統統拿來,融進自己的畫作中。這種看似瘋瘋癲癲的畫法,雖然使他的畫作難以在近期形成固定的畫風,佔領畫壇的制高點,卻使他的作品每每透出一種可人的新意,更使他的作品時時給人以一種按捺不住的生命力的躍動、擴張和震顫。

其實,10年前他的一次畫展,就已經顯露了他對這種追求的成功。1989年,他應邀在呼和浩特市內蒙古藝術館舉辦水彩畫個人展覽。著名旅美油畫家鄭聖天,在看了他的作品後評論道:“萬琪的水彩畫構圖穩定而不俗,色彩持重而雋雅,滿幅都流露出靈山秀水的書卷之氣,作為水鄉藝術家們的代表,他是很有特色的。”不斷追求,不斷超越,更令張萬琪不斷有新的收穫、新的提升。5年前,張萬琪在中國美院美術館舉辦了個人畫展。其時,出席開幕式的中國水彩畫家學會主席、中國美院教授潘長臻講了三句話:第一句是“想不到萬琪竟能一下子拿出這樣有檔次的一大批作品,特別是在內蒙古草地上一組近乎速寫的小幅水彩寫生,對畫面色彩大體把握非常到位,激情橫溢的用筆十分瀟灑。”第二句是“既有這麼一批好作品在手,早就該拿出來了,為什麼直到現在才跟大家見面?”第三句是“心裏很佩服。萬琪生活在下面的地級市裏,又擔負著學院藝術系裏主要的教學任務,而我們身在上面的美術學院,各方麵條件雖然比他好得多,要一下子拿出這麼多作品也是困難的。”無論第一句的“評價”,第二句的“嗔怪”,第三句的“比較”,潘教授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對張萬琪的水彩畫作品作了至誠至真的高度肯定。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