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劉向東的藝術精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9-01 10:49:27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説劉向東是“最後”的“老八五”,就不能不提他在“八五”期間曾組織過的一次重要活動。1985年4月,正在準備畢業創作的劉向東組織了“福建M現代藝術研究會”,同年6月又在福州組織舉辦了“閩滬青年美展”。這次在藝術史上並不出名的展覽卻有著極為“豪華”的展出陣容,蔡國強、黃永砯、陳箴等在當時初出茅廬、如今活躍在國際藝壇的藝術家都有登場。劉向東為這次展覽寫了簡短的前言:“要得到歷史的承認/就要創造歷史/於是/我們都行動起來/面對傳統我們認為/路不一定是相連接的/也不一定是交叉的/它更多的是啟發我們更加努力地/去開拓光輝燦爛的未來。”這樣的宣言在當時是常見的,洋溢著青年人對未來的憧憬和堅定的探索精神。

  2007年,劉向東又提出了“象象主義藝術”(Visualizationism Art)的概念併發表宣言。在已經少有“宣言”問世的今天,這顯得有些不同。劉向東認為“象象主義藝術”是既非抽象又非具象,更非已經不能對當代美學問題提問的“意象”,其實他借此提出了一種觀念性的視覺理想,一種反規則、反概念化的無界尋思。1997-2007年間,他創作了探索“象象雛形”的大量水墨和油畫作品,而對於這種“象象主義藝術”的興趣,又可溯源到藝術家童年時代對於自己名字漢字的圖像加工。結合作品的歷史語境,不得不説,劉向東的許多藝術實踐在當時是十分超前的,比如對現成物的使用(1985年)、對漢字的實驗(修飾、疊寫、拆解、變形,1987年)、對衣服和人的關係的思考(《紐式衣服穿人》系列,1987年)、對中山裝的興趣(1995年)以及很早就開始的對威尼斯雙年展後殖民傾向的反思(《中國館Ⅰ/Ⅱ》,1996年)。也許有人會遺憾,如果劉向東當年沿著他的這些實踐中的任意一條“經營”下去,也許這些藝術符號在如今就會成為使他揚名的“標誌”作品。但劉向東沒有“經營”,他堅持著做一個純粹藝術家的份內之事。這也正是我説的“最後”的“老八五”的一層涵義,純粹的藝術家對問題的思考往往是想到了就做,而不是出於商業或其他投機的目的。由於這可貴的一點,他的這些實驗性作品無一成為限制他發展的風格桎梏,也使得他的這些作品更具歷史價值。正是無界尋思,保持了其獨立思考和個性化表達的自由。

  檢索劉向東十五歲(1980年)以來的藝術資料,如果要做一個總結,我想可以這樣概括:1.劉向東是至今仍堅持著“八五”追求的“老八五”藝術家之一;2.劉向東的一些作品不應被歷史埋沒;3.泉州在當代藝術界的聲名使我在了解到劉向東的履歷後再次振奮,尤其是面對像劉向東一樣,始終堅持生活在邊緣的藝術家,而“堅持”是一種力量,值得我們為之感動。所謂堅持,必有一種不可變異的神聖本源在內心奔騰、涌動,如同偉大的屬靈詩人R.M裏爾克所説,沒有成功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劉向東藝術精神本源中,始終隱含著屬靈的神聖渴求。對於20世紀中國主流藝術來説,一個藝術家信靠基督教即使不是異端,也是一種“偏源”。而我堅持認為,恰恰由於宗教信仰維度的缺失,導致了藝術靈性的普遍缺失。現代性的整體指標是審美維度、倫理維度和神聖信仰維度的有機融匯,百年來的中國藝術只有前兩個維度在反覆擺蕩,即形式實驗和社會批判的週期性輪迴,所謂為“藝術而藝術”和為“社會而藝術”。因此建立在個體信仰之上的屬靈藝術,無疑是對於世俗的審美和社會倫理的雙重救贖。

  不難看出,劉向東精神結構中存在著一個“偏源”,一個隱形的原子邏輯,那就是對十字架上的真理的認信和追求。無論早期的“書法裏的十字架”“紐式藝術”或後來的裝置作品《交流》,其主要作品都寄予了神貧、虛己、愛、原罪和救贖意識,一方面是不斷使作品蹤跡化,無界尋思,不執迷于已經模式化、風格化的“象”;另一方面,在其圖式構成中透出十字架原型,聯結人與神的關係,而絕非裝飾性的增勢。如此一來,他的實驗超越了一般的社會批判和形式實驗,也明顯地逸出先鋒藝術的自我為義。

  自我為義本身即原罪。原罪(Original sin)一詞來自基督教的教義和教益,它是指人類生而俱來的、洗脫不掉的“罪行”。聖經中講:人有兩種罪——原罪與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遺留的罪性與惡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詩篇》51:5:“我是在罪孽裏生的。在我母胎的時候,就有了罪。”《提摩太前書》1:5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摩太前書》1:7:“想要作教法師,卻不明白自己所講説的,所論定的。”基督教清楚地告訴人們,“原罪”是由始祖亞當傳下來的。自亞當以後,人一齣生就帶有“原罪”。原罪的存在,將人類和完美的神隔絕,使人類不能溝通。有人説,“原罪是人有生命以來所具有的罪。”其實我認為這種提法不準確,人的原罪不是把亞當的那個罪繼承下來了,或者説原罪不是一種實際的罪。那麼是否人的原罪是一種犯罪因子遺傳下來呢?也不是這樣,用基因解釋只是一個比方,説明它的傳承性。神起初創造人的完美結構靈、魂、體,靈起著主導地位,魂與體都被安撫在靈的關照之中。在靈裏面,可以與神有著完美的交通,從神得著智慧、能力、權柄、榮耀、平安、光明等等。可以想像,如果亞當沒有犯罪,他的後裔一定也是完美靈、魂、體構造的人。因著亞當的悖逆犯罪,使其靈性即時死亡,造成人性的墜落,神所創造完美的人之形象遭到破壞,靈的死亡使人失去與神交通的權力,靈已死,魂不受靈力約束的自我意志,已經變異為無限膨脹的自我,一個只有生物慾望的自我,一個不認識神,與神失去交通能力的自我,一個只相信通過權錢爭奪去獲勝的人。“原罪”是基督教教義、神學的根本,因為有了“原罪”,才需要“救贖”,才需要彌賽亞,才産生了基督教。否定了“原罪”,就否定了基督的“救贖”,基督教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然而,苦難沒有認清,愛也沒有學成,遠遠在死鄉中的一切亦未顯出本相。愛和苦難永無止境,上帝就是愛和救贖。上帝在神州大地興起了屬靈的藝術,乃是天道人心使然。

   上一頁   1   2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劉向東 象象主義藝術宣言
· [專稿]太有才了!— 玩偶之家四人展
· [專稿] 夢境之外-徐跋騁繪畫展
· [專稿] 在那裏...-徐跋騁攝影展
· [專稿] 華人創新設計大賽冠名權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