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思想的出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9-01 10:51:53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有人説,從來的藝術無非兩途,一是奔人的靈魂而去,二是奔人的慾望而去。忖度兩者,都有合理性也都有藝術史的證明。但我的氣質和性格使我取傾向前者而對後者取理解的態度。大體上説,自己應該是一個更注重精神生活和深度價值的人,我更傾向思想的狀態和精神的憂患。

  精神的向下運動和情感的沙化以及民族文化識見的日益趨低,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如果説,藝術和藝術精神的第一使命是對體制化和流行價值的否定和反抗,那麼由資本、市場、權力構成的流行文化價值觀所造成的人的異化和人的精神奴化就已經使中國精神進入了一個歷史的臨界點。在這個時候,藝術何為?!文化何為?於是,在中國“反思現代主義的現代主義”(以人文主義和人的自由精神為核心價值)就應該在醞釀,並呼之欲出了!在這個時候,老黑格爾的“精神的最高功能在於對物化的抗拒”就應成為我們文化和精神的聖經。而表徵著“精神崇高走向”的現當代藝術也應該整體性出世。

  我們尤其應呼喚那種注重藝術與人生、文本與歷史、藝術與權力話語的關係,將形式與歷史的傳統母題加以重新整合、將歷時性的方法統一起來的現當代藝術。從而使藝術告別解構主義的獨標異説的差異遊戲,向建構意義的可能性回歸。

  大雕塑家羅丹的傑作《思想者》是一件啟示人類不竭思想源泉的作品,他的主題是關於人類思想的偉力。羅丹之所以成為不朽的偉大藝術家,與他對思想的深刻認識,與他對思想資源的體認、與他自身擁有的深刻思想是分不開的。可以説,他的藝術是思想(包括思想家的思想資源)激勵和啟示的結果。綜觀歷史,藝術史上的大師又有誰不是半個思想者?所以,我推崇這樣一名句:“在思想者那裏,語言從來就不是一個問題。”

  我的這些作品,在事後看來多有思想的背景和哲理的靈感。但有一點是清楚的——我是從思想進而感性出的。這感性就是我所追求的個人性的語言和獨特的圖像。在《藝術的終結》一書中,阿瑟丹托説,現代藝術已成為了形式生動的哲學了。而後現代藝術理論家甚至説:“什麼都行。”准此我覺得我應該算一個溫和的現當代藝術家吧。

  説到藝術的理想,我十分推崇歌德的主張:應該像自然造物一樣,內容豐富、成分複雜、形式多樣,既重又輕、既堅又脆。尤其那些結構宏大、主題豐富,“靈魂成為自然,而自然也成為了靈魂”的作品常常使我神往。

  油畫作為文藝復興之後興起和完善的繪畫語言,帶有“世俗性”的宿命,到了資本主義和物質主義至上的時代,已經異化,從而導致了現當代主義藝術的大潮驟起。可以説傳統油畫不變革是不能承擔新時代的精神文化使命的。基於這一認識,我在作品中做的工作就是“消解油畫性,強調繪畫性”,而繪畫性除了傳統經典油畫的諸多繪畫要素之外,也包括中國經典繪畫要素如水墨畫的感覺融入。其目的則是凸顯精神性,並保持經典審美法則的一些元素。與之同時,我在藝術表達上堅持將“怎樣畫”和“畫什麼”放在同等地位的原則。

  儘管藝術在現當代社會中,從形態學的角度説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有的甚至匪夷所思),但是藝術的兩大方向——廣義的政治學和審美的人生態度,卻並沒有被顛覆。從個人的精神傾向而言,雖然也十分嚮往“審美的人生態度”,但現實總是將我引向“廣義的政治學”式藝術。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我的“廣義政治學”並不是現實政治的含義,而是我的文化理想和智性善精神。

  20年前由於一時興起的文字激情,寫下了《思考八題》、《論第三代畫家》、《論陳丹青》等幾篇文章,將自己推到了美術批評家的行列,於是不可收拾,寫了20多年。人大概是一個懷有表達慾望的精靈,文字表達和繪畫表達都是基於人的表達衝動。人在漸漸地老去,從2006年感到文字表達有些累了,於是就又燃起繪畫的衝動,兩年多時間大大小小畫了30多幅,很有一點心得。其實無論文字和繪畫在高處都是互通的,尤其感到觀念和思想對表達語言的激勵和昇華作用。並似乎頓悟到多年來一直不得其解的一個藝術史難題——古希臘的雕塑藝術為什麼是“不可企及的”。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華人創新設計大賽冠名權揭曉
· [專稿] 北京藝門展覽
· [專稿] 陳錦芳博士北京、上海個展
· [專稿] 夏日兒童藝術樂園2008
· [專稿] 南韓藝術家李大東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