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光影浮掠——動態影像在美術館的應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6-30 10:16:47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動態影像資料的內容基本可分成如下幾部分:

  1、拍攝和記錄有關美術展覽或相關藝術活動資料,特別是重要藝術家或重要專題的展覽及活動,需要時可粗編成資料片。

  2、拍攝詳細記錄有價值名畫家做畫過程,以及通過訪談形式記錄藝術家心路歷程的訪談資料片。

  3、在上述拍攝的基礎上選擇製作有價值藝術家或專題展覽的專題片。

  三、操作:有一定藝術處理和技術含量的動態影像資料與作品將是美術館的一大特點

  1、購置符合一定技術標準(一般以省市電視臺新聞專題用攝像設備標準即可)的專業數位攝像設備和後期非線編輯設備,如果領導重視資金也,當然配置設備標準越高越有各方面的優越性。重要的是標準不可太低,一般家用DV機標準就過低,家用機優點是小巧輕便,但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沒有戶托就缺乏穩定性,成像技術標準低,圖像不能勝任多次編輯,聲音的失真度也比較大,成品無法和電視臺在同等的技術平臺上交流。專業錄影機需要保持一定的體積和重量是有它的道理的,除去各種有技術要求的配件本身體積不可能太小外,錄影機肩扛的設計有效保證了使用的穩定性,而且達到一定的體積才可能進行比較平穩和細膩的推拉搖移的技術動作。所用帶子等耗材也一樣,家用帶同樣技術標準較低,本身就無法做到長期保存不發生變質。而且與家用錄影機配套的編輯機功能也不全,更加限制了後期的製作。

  當然可以質問,現在電視臺這麼多,讓他們拍不行嗎,答案很簡單,缺乏可操作性。首先,電視臺不是美術館的電視臺,不可能隨時在你旁邊待命。其次,電視臺是為全社會服務的,他們沒有符合美術館要求的編導人員,就算有他們也會有電視臺自身的選題方法和要求,不可能按美術館的意圖來拍片和做片。再者,即使美術館出資請他們做,意圖表達和磨合及工作語言相異而出現的問題可能最後花了錢還拿不到想要的東西。

  此外,如果依賴電視臺,美術館可能就不會再設符合專業標準的工作部門和人員,因此無力用專業標準積存原始資料,更無法持續性的使用和保管這些資料。

  2、依託美術館和畫家們長期必然的聯繫建立源源不斷的資料積累,畫家們都會來美術館辦展覽,就和從展覽過的作品中選擇收藏一樣,拍攝收集藝術家展覽以及研討會的圖像及聲音順理成章,選擇部分有影響的藝術家做充分拍攝,可以拍攝做畫過程及訪談,請藝術家深入談思想,甚至可以在展覽的基礎上做獨立的專題片,對展覽及作品和藝術家進行意義的延伸和深入。對藝術家本人特別是名藝術家跟蹤拍攝其創作過程、生活過程應該説都會是很有意義的內容,特別是年紀較大的名藝術家,甚至可以長期定時的跟拍,留存其不同年代的資料。當然這個內容在我們浮燥的當下社會裏做可能有點不合適宜,因為大家都在忙浮在表面上有轟動效應的事。但筆者認為博物館的重點應該不是收藏轟動一時的東西的,只有發現並收藏被時間沉澱下來有價值的東西才是藝術博物館最應該做的事。通過長期積累,以專業拍攝和專業收集角度做好不同類別影像,同時做好分類和可檢索工作。當然還要以科學的態度做好長期持續保管,有技術含量的東西其保管也一定有技術要求,不能用常人業餘的方法來做專業的東西。

  3、之所以把影像的藝術處理放在最後來説,是因為美術館的影像工作首先是美術館專業工作的記錄,在這個基礎上再選擇一些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藝術處理,這種處理就需要有度,見好就收,不能把處理做過頭而喧賓奪主。當然要做好這一點其實需要很強的專業把握,最好的結果就是你用了大量的處理但不露痕跡,觀者看到的只是片子的順暢和自然,而看不到你的處理。片子內容做到有學術意義,形式也不能悶,到關鍵點時還要推起高潮能讓人感動,藝術處理就是一個不可或缺很重要的因素。所謂度就是這樣,可能花了很多心血做的很好但完全讓人感覺不到,但只要有一點處理的不到位或者是處理過頭,就會讓人注意到某個處理過的東西不舒服而感覺彆扭。

  特別應注意策展者因其籌備展覽時對內容的深入了解會使他不自覺的總自以為所有人都和他一樣清楚他正做的展覽或了解藝術家的所有情況,他們會想當然的覺得自己明白的事當然人人都明白而使得片子做的只適合他一人看。編導者就要保持清醒,在過度熟悉內容的情況下還要保持適當的陌生感,這樣才能最後使不了解內情的人看懂片子,鏡頭的長度節奏感,出字幕的速度等等,文本解説用詞不宜過多生僻多音,可能讓觀者無法順暢理解內容,要充分了解通過時間性的語音表達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停下來讓人琢磨的。

  既然是處理,就要説一下“處理”這兩個字背後所包含的因素。動態影像只要獨立成為一種藝術樣式,就會和舞臺藝術一樣,是一種綜合藝術,其本身是由比較複雜的多項元素組成。簡單説,可分為藝術和技術兩部分的綜合: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2008牛房倉庫暑期工作坊
· [專稿] 吳冠中2007新作展
· [專稿] 蘇州博物館06-08年展覽
· [專稿] 行業精英齊聚威海,共慶陳博會開幕盛典!
· [專稿] 四川地震賑災藝術品義賣新聞發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