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波普藝術:美國現代商業文化的旗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4-02 09:36:12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波普藝術已經成了歷史,但至今仍能感受到它給美國乃至西方現代藝術所帶來的影響。有人認為波普藝術是美國現代文化的潘多拉盒子,正是由於打開發這個盒子,1960和1970年代震撼美國社會的形形色色的反藝術運動才接踵不斷地涌現,使作為傳統概念的藝術面臨生存危機。柏拉圖曾在理性的審判臺前要將藝術逐出他的理想國,幾千年後,這一預言卻幾乎在理性的錯亂和感性的瘋狂中得以實現。現在具象藝術回歸,後現代藝術並不總意味著以行動、照片、表演和概念來代替形象也構成的藝術創造時,人們才認為有必要重新清理有關這個潘多拉盒子的評論。

  波普藝術是一個全方位的概念。從字面含義上看,它一方面重新確定了具象現寫實藝術的價值;加一方面,它以大眾傳播媒介和商業文化作為主題動機,將藝術創造的傳統現象現商業圖像混為一談,實際上潛在著藝術自我取消的危機。從歷史上看,波普藝術也包含有二重性:一方面因為在波普藝術中普遍採用“現成品”(Ready-Made)的手段,人們自動把它與現成品的鼻祖迪尚聯繫起來,甚至仍然是典型的美國現象,是美國藝術發展史上的一個環節,它的發生與發展不可能脫離美國文化自身的歷史。

  美國藝術的發展沒有漫長的歷史,卻有兩條明顯的線索,這兩條線索相互交織,推動美國藝術的發展:其一是現實主義精神和本土文化意識,其二是歐洲文化的衝擊和影響,從美國美術史的歷程中可以看到波普藝術必然發生的根源。曾經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北美大陸,藝術以特有的形式發展起來,沒有宮廷藝術和宗教藝術的傳統,早期的藝術家有從歐洲過來的三、四流肖像畫家和在移民中土生土長的業餘畫家。藝術有強烈的實用性,主要為肖像和在馬車廂上畫廣告。獨立戰爭之後,美國繪畫開始脫初始階段,出現了一批在觀念和技術上都接近歐洲風格的職業藝術家,從這時候起,兩種傾向的融合與鬥爭就此起彼伏了。而在每一次本土意識高揚的時候,往往就伴隨著現實主義的題材、方法和精神。美國藝術家總是面臨著兩種痛苦的選擇,或者擺脫本土文化的平庸和俗氣,追隨歐洲藝術發展的軌跡,如科普利、伊肯斯、美國印象派和291畫派等;或者,不甘心文化殖民地的現狀, 力求從美國的現實生活和環境中發掘美國獨有的精神氣質與文化屬性,如哈德遜河畫派、八人派、1930年代的現實主義和地方主義等。這種格局到了1940年代以後變得複雜起來,突出體現在抽象表現主義的崛起,以及作為其社會背景的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確立,文化殖民地的意識消退了,抽象表現主義的勝利被視為戰後美國的大炮與黃油政策在文化上的勝利。波普藝術作為抽象表現主義的繼承才和反叛者,也不可避免地置於同樣的背景條件下。

  可以認為,抽象表現主義與波普藝術的關係是美國美術史上本土意識與歐洲意識在現代條件下的再現。美國藝術家的百年夢想就是擺脫歐洲文化殖民地的狀況,這一夢想可以説是在抽象表現主義的勝利中得以實現。但,這並不等於是美國本土文化意識和傳統的現實主義精神的勝利,而正是這種精神在歷史上為建立真正的美國藝術,反映移民、拓荒和冒險,反映沒有歐洲貴族等級制的美國社會,反映文明人與蠻荒的大自然之間的神秘聯繫, 起了重要的作用。 抽象表現主義恰恰是對1930年代現實主義與地方主義的反動,它的發生與發展是美國藝術家追隨和引進歐洲現代派藝術的結果。由於戰後美國在國際舞臺上政治經濟地位的變化,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歐美人民帶來的精神創傷,使抽象表現主義超越了正在衰落的歐洲現代藝術諸流派,成為新的主流。換句話説,自本世紀初以來的歐洲現代主義藝術運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重點開始向美國轉移,其標誌就是抽象表現主義的崛起。抽象表現主義是一種國際風格。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西方現代藝術的主流是達達主義及其分支超現實主義,剛剛從大蕭條時期的現實主義中掙脫出來的美國藝術家以在一種全新的風格中綜合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為目標。波普藝術與抽象表現主義的對立即是與國際風格的對立,是美國本土文化在新的歷史下的歸復,是一種特殊意義上的現實主義精神。儘管美國一些批評家一再否認波普藝術與現實主義的關係,事實上,在西方現代美術批評中,現實主義早已不是傳統的含義,它僅是強調藝術家對現實生活和客觀環境的關注程度,而不考慮他們採用什麼樣的手段。

  英國批評家西蒙•威爾遜(Simon Wilson )在談到波普藝術的特徵時首先強調了它的現實主義傾向。傳統的現實主義是要改變時代的習俗、觀念和面貌,創造有活力的藝術,藝術家必須接觸時代的生活。波普藝術家顯然不想肩負這樣的重荷,因為歷史已經證明藝術無法勝任這樣的使命。波普藝術的現實主義是出自藝術家要求反映和評價周圍世界的內在需要,雖然在他們的作品中所體現出來的只是對客觀世界的抄襲和複製。抽象表現主義發展到第二流藝術家手中日益變為一種無意義的類型化的行動。抽象表現主義認為藝術應該是藝術家內心衝突與精神狀況的直接記錄,因而是強烈個性化的,非世俗的。這種觀點實際上是在重復自野獸派、立體派以來的西方現代派觀點。高度商業化的美國社會恰恰是平庸通俗文化的集散地,現代工業的標準化生産正在日益抹殺人的個性。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最先表達了對抽象表現主義的態度,“藝術(指抽象表現主義)越來越浪漫和遠離現實,以藝術作為藝術的養料是不現實的,他們與世界的聯繫越來越少,只看到自己的內心。”這種觀點反映出一種要求切近現實的渴望。曾經作為抽象表現主義辯護士的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指出了抽象表現主義正在無可奈何地墮落:“這種明快鮮艷的風格化特徵變成一種糟糕的藝術是在於它的標準化製作,先是有十來件縮減變形的樣式化作品,然後就有成千上萬的倣造品,藝術家用同樣濃度的顏料,同樣大小的色塊,用同樣的‘動作’粗糙地製作同樣類型的畫。”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中國新銳畫家大獎(CAP)
· [專稿] 紐約佳士得春拍綜述
· [專稿] 王茂繪畫作品個展
· [專稿] 寧靜的世界——劉丹暉油畫展
· [專稿] Scoli Acosta - LAC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