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浮宮
歐洲多國政府的文化預算一再削減
去年還在擔任盧浮宮館長的亨利-盧瓦雷泰(Henri Loyrette)表示,25年前盧浮宮的財政完全依靠政府的撥款,但現在法國納稅人只承擔了盧浮宮運營開支的45%。2011年參觀盧浮宮的中國遊客數量超過30萬人次,是十年前的7.5倍,隨著這種情況的出現,盧浮宮與中國加強合作變得更為重要。同時紐約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在資金和藝術計劃中,也把亞洲列入其內。
去年,香港何鴻毅家族基金(Robert H.N. Ho Family Foundation)向古根海姆博物館捐贈1000萬美元來鼓勵其中國藝術作品的收藏。古根海姆計劃委託中國藝術家進行創作,以納入館內的永久收藏,而能夠進入古根海姆的永久收藏,對未成名的藝術家而言是一個莫大的認可。古根海姆博物館在20世紀60年代收購了大量亞洲藝術品,在後來的幾十年中,購入作品數量一度出現下滑。在過去的五年間,古根海姆分別為南韓藝術家李禹煥(Lee Ufan)和中國火藥藝術家蔡國強的舉辦個展。去年,古根海姆聯合瑞士聯合銀行在香港的亞洲藝術中心舉辦“無國界: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
“募集資金並不是目的,作為一傢俬立博物館,只有當你手中有優秀的項目計劃時,才能給吸引到贊助,而不是反過來。”古根海姆博物館館長理查德-阿姆斯特朗(Richard Armstrong)坦言。
梵谷博物館去年的參觀者為140萬,因人數眾多,所以計劃在2015年前修建一個800平米大小的博物館入口。博物館方面表示,這項工程需要募集1500萬歐元,並不能依靠公款。2001年時任荷蘭文化部長的澤爾斯特拉(Halbe Zijlstra)提出截止到2013年,政府將從藝術財政撥款中削減25%,或削減2億歐元。目前已有超過60家來自全球的博物館長寫信給政府和國會,請求其不要削減藝術經費。
呂格爾稱,在梵谷博物館的預算中,政府撥款只佔到25%。預算中的50%來自於門票收入,剩下的部門則來自籌款和商業活動,比如准許商家將梵谷作品形象用到商品上的收益。他表示博物館方面希望香港銷售展獲得的收益可以作為這次博物館門口擴建的經費。
歐洲多個國家在文化預算上的削減,已經影響到了許多藝術機構的正常運營。米蘭的佈雷拉博物館(Pinacoteca di Brera)也在香港亞洲協會舉辦展覽,它館內藏有17世紀畫家卡拉瓦喬傑作《以馬忤斯的晚餐》(Supper at Emmaus,1606),其負責人稱在過去的五年裏,博物館的財政撥款被削減了近一半之多。目前博物館已經背負債務,包括水電費帳單。他説:“我們不得不減少展覽,並且我們無法舉辦更多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