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政府紛紛削減預算 公共藝術如何“過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26 07:23:0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殷卡·紹尼巴爾(Yinka Shonibare)作品,《瓶中的納爾遜戰艦》

相信任何一位倫敦的訪客都不會錯過特拉法加廣場。廣場位於城市的正中心,一邊是國家美術館,另一邊“查理一世”騎著高頭大馬,俯視著白廳和他被處決的那塊空地;更高處的立柱上,拿破侖戰爭中的英國民族英雄霍雷肖·納爾遜俯身巡視著這座城市。而不遠處,在一個被吝嗇的維多利亞人遺棄的基座上,一匹閃閃發光的巨大銅制搖馬和它背上一身短打快樂淘氣的小男孩在過去的九個月裏同樣引人關注。有的路人被震驚了,有的被逗樂了,也有的感到不安。

讓人愛恨交加的第四基座

這個由挪威藝術家米歇爾·艾姆格林與丹麥藝術家英加爾·德拉格賽特合作的雕塑作品《無力的結構101號》是最近一個被“第四基座”項目選中的幸運兒。從1990年代開始,特拉法加廣場上的第四基座被用來輪流展示非永久性的現代雕塑作品。而在當下,該項目組委會喜愛最輕逸、最幽默的方案,或許這能在政府大幅削減撥款造成全面影響的環境中讓倫敦人重新高興起來。這個項目和安東尼·葛姆雷的永久陳列雕塑,也就是那個矗立在英格蘭東北部小山坡上的“巨”作《北方天使》級別相當,而後者當屬如今英國最受矚目的公共藝術工程。

對於“第四基座”所選出的作品向來褒貶不一,比如托馬斯·施特的《旅店原型》,葛姆雷以“人海戰術”著稱的《一個又一個》, 殷卡·紹尼巴爾詩意的《瓶中的納爾遜戰艦》等。然而作品本身的好壞都顯得無關緊要了。重要的是,它們激發了公眾的辯論,並成功地在如此舉世矚目的公共場所展示藝術。據統計,有1.7萬民眾熱情評論了最近一輪的參選作品。

為慶祝這個由倫敦市長辦公室發起的“第四基座”項目運作十週年,倫敦當代藝術學會主辦了“第四基座:當代豐碑”的展覽。可惜的是,這個展覽的開幕檔期正值全歐洲的私人機構和政府機關大筆削減藝術經費之際。

人類文明的同齡人

應當説公共雕塑的歷史與人類文明同齡。從古埃及到前蘇聯,每一種文化都會以重大戰役的紀念雕塑和偉人像來彰顯其文明的張力和地位。19世紀,尤其是在英國和美國,募集來的公眾捐款常被用來為社會名流、民族英雄甚至足球明星樹碑立傳。人們堅信,一座城市的地位可以由城市噴泉和雕塑的數量和品質來度量。

在過去的20年裏,這樣的觀念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從西班牙的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到英格蘭蓋茨黑德的波羅的海當代藝術中心,人們普遍都認為藝術和文化能夠使社區重新充滿活力、增加工作崗位、吸引遊客以及在商業疲軟的城市提升信心。因此,公共藝術已經儼然成為當代藝術的一個重要分支,每年可以從公共以及私人機構那裏獲得大筆豐厚的贊助經費。

籌集藝術工程資金的方式也有很多。以聯合集資為例,如果私人機構貢獻了一筆資金,那麼公共團體也會捐出金額相當的款項用於公共藝術建設。據英格蘭一家智庫2011年的報告稱,“公共藝術市場很大程度上由私人資金和公共政策聯合推動。我們估計80%的公共藝術融資與當地政府、城市規劃更新部門、衛生以及教育機構的公共藝術政策息息相關。”《無力的結構101號》就是典型的例子。它的建造資金中的14萬英鎊由倫敦市長辦公室提供,另外又獲得了由路易·威登和諮詢公司AlixPartners募集的12萬英鎊企業贊助。

在歐洲的許多國家,公共藝術成為政府制定政策時不可或缺的關注對象。在法國,政府市政建設的預算中必須留出1%用於公共藝術建設。在德國,相關政策只在聯邦政府層面作為指導原則,而在奧地利,地方州的財政預算中就為公共藝術留出一席之地。比如下奧地利州就為此撥出1%的地方建設預算款。在荷蘭,從19世紀初至今,將藝術融入城市建設已經成為政府的一貫政策。在英國,雖然沒有相關方面的強制法規,但是據美國Ixia公司的報告稱,2010-2011年度英格蘭的公共藝術市場份額已經高達至少5600萬英鎊。

2012年倫敦奧運會文化慶典活動中包含了200多個公共藝術項目。奧組委文化活動部總監露絲·麥肯齊認為,公共藝術的根本目的“和所有其他藝術形式一樣——使人愉悅、激發靈感和引起爭議。另一方面,作為在公共場所的藝術品,它們可以展示給更隨機的大眾,有時甚至讓他們感到驚訝,而不是像一般的藝術品一樣僅僅面對選擇進美術館的受眾”。

如何“過冬”?

然而,公共藝術在經歷了20年史無前例的蓬勃發展後,也迎來了眼下的“寒冬”。經濟衰退使得公共及私人贊助資金大幅下滑。比如在荷蘭,政府已經削減了2013年度25%的文化預算,而由國家斥資投建的荷蘭公共藝術空間藝術基金會也已經關閉。甚至連法國人也還面臨著4.3%的文化預算削減。事實上,法國的公共藝術項目資金已經從1990年的最高點450萬歐元逐步滑坡至今年的區區180萬歐元。在英國,英格蘭藝術委員會不得不接受2011-2015年近30%的補助金削減。同樣的,奧林匹克文化計劃雖然有海量的委託項目,然而地方政府的財政削減以及私人機構經濟狀況不景氣的雙重壓力無奈限制了新項目的發展。

英格蘭藝術委員會發言人塔瑪拉·撒哈布稱,“在過去三年左右的經濟低迷中,城市更新速度已經放緩,這意味著公共藝術的數量和規模也被削減。”

在這當口,即使是現存的廣受喜愛的公共藝術品也不能自保。前不久,不顧民眾和當地議會的反對,坐落在中倫敦一座辦公樓外墻壁龕裏25年之久的愛德華多·包洛奇的雕塑《赫菲斯托斯般的藝術家》還是被就地移除,並變賣折現為14萬英鎊。而東倫敦的陶爾·哈姆萊茨鎮議會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正考慮變賣亨利·摩爾的名作《穿褶皺衣的坐女像》。該作品最初是在1960年由倫敦郡議會從藝術家本人手中買下的,當時花了6000英鎊(比起作品當時的市價只是一個零頭而已)當時雙方的共識是作品會放在公共空間,用來改善首都地區一些欠發達區域的環境。1997年,塑像遭到破壞需要大修,在修繕期間被移到約克郡雕塑公園。眼下倫敦藝術家正試圖聯名阻止這樁買賣。

關於此事,陶爾·哈姆萊茨鎮鎮長拉弗·拉赫曼無奈地表示:“我們在經濟蕭條中面臨著嚴峻的選擇。我們究竟是要在約克郡繼續保留這座珍貴的雕塑呢,還是要把這件國際級的藝術品賣了,以換得更加急需的經費來投資我們承受得起的當地文化遺産項目,來更好地完善保障房建設,來為我們的年輕人提供更好的機會和前景,來讓我們的社區變得更安全?”

然而約克郡雕塑公園項目主管克萊爾·雷利卻對此不以為然。在她看來公共藝術在當下的經濟環境裏還是有空間的,“沒有人會懷疑劇院、美術館、音樂廳、博物館存在的必要性。它們是一座城市必須提供的重要文化服務之一。但棘手的問題是,很多人依然不把公共雕塑當回事。其實那也是城市景觀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對比,她列舉了紐約的公共和私人團體對待公共藝術的嚴肅態度,體現在如麥迪遜廣場花園以及曼哈頓下城區廣受稱讚的空中花園。

英國著名私人公共藝術資助者威爾弗雷德·卡斯所創辦的卡斯雕塑基金會已經委託製作了400多件大型藝術作品來出售給私人和公共買家。他的理念深受其好友亨利·摩爾的影響。“其實維繫他們友情的重要紐帶之一便是對公共藝術的認同,也就是試著把藝術品從室內搬到室外。”卡斯先生的兒子馬克·卡斯這樣解釋道。

威爾弗雷德·卡斯資助了“第四基座”項目的最初三個雕塑作品,分別由馬克·渥林格、比爾·伍德羅和雷切爾·懷特裏德製作。今年秋天,他又自掏腰包把英國當代藝術大師托尼·克拉格的大型室外雕塑展帶上了新設計的倫敦步行展覽大道,成為奧林匹克文化計劃的組成部分。馬克認為,“在這裡,人們可以近距離碰觸托尼的作品,但在博物館裏就不行……事實上卡斯基金會就好比催化劑,成就了公共藝術。但現在重要的是如何將這項事業向前推進。”

作者係《華爾街日報》撰稿人Emma Crichton-Mi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