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全球化後的拍場中,當代藝術的有多少重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04 17:46:40 | 文章來源: artintern.net

巴斯奎特《無題》以1900美元的成交價成為今年6月倫敦當代藝術拍賣的最大贏家。

槌槌驚艷、幅幅驚奇是今年6月倫敦當代藝術拍賣周的最佳寫照。佳士得、蘇富比兩大拍賣行的當代藝術夜拍,聯手交出達2.24億美元的總成交額,共139件拍品的質與量皆在水準之上。兩個拍場分別由巴斯奎特與培根拔得頭籌,李希特、德庫寧、湯伯利、So LeWitt、李奇登斯坦、沃霍爾等拍場常勝軍價格依舊穩定,唯一不同的,是參與夜拍愈來愈多元且國際化的藝術家與藏家群。

6月底的倫敦,氣候宜人,不時出現的陽光照得人心暖洋洋。全民在引頸期盼莫瑞(Andy Murray)問鼎溫布頓冠軍之時,也同時沉浸在皇室寶寶即將誕生的喜悅當中。近期興起、計劃將倫敦由金融中心轉型為科技重鎮的Flat White Economy浪潮更是方興未艾,夾雜著些許失業率降低的新聞,長期疲弱的英國經濟似乎有緩慢復蘇的傾向。整個6月天裏,最重要的金融盛事莫過於甫開跑的年終折扣季,從哈洛德(Harrods)、Selfridges等高檔百貨,到騎士橋(Knights Bridge)與龐德街(Bond Street)的頂級購物天堂,無不蘊藏著上億商機。悄悄隱身在這個高檔地段的,還有國際兩大拍賣行佳士得(Christie’s)與蘇富比(Sotheby's)的總部,而它們月底的"戰後與當代藝術”夜拍拍場,似乎才是今夏最耀眼、最令人驚艷的經濟奇蹟。

佳士得的"戰後與當代藝術”與蘇富比的"當代藝術”倫敦夜拍分別於6月25、26日粉墨登場。佳士得的61件拍品中共拍出51件,總成交額高達1.08億美元(含買家佣金); 蘇富比的拍品總件數為68件,成交雖只有43件,卻交出超過1.16億美元(含買家佣金)的亮眼成績單。佳士得的拍品橫跨戰後、1960年代以及當代藝術,以明顯的時間軸帶出二十世紀後半葉藝術發展的更疊,增進不同世代藝術家間的對話。蘇富比則以純粹的當代藝術為著眼點,拍品的四大脈絡分別為英國藝術、攝影作品、歐洲抽象主義以及新生代藝術家,進而推廣當代藝術的深度與廣度。雖然收件策略與拍場定位大不相同,兩大拍賣行皆以質精的拍品吸引全世界的藏家爭相競標,相繼創下歷史新高的拍賣紀錄。

佳士得 身價6億台幣的塗鴉!抽象藝術的市場領航者

佳士得夜拍由英國新生代藝術家安德森(Hurvin Anderson)創作於2000年的《無題(李文斯通公路)》(Untitled (Livingstone Road))揭開序幕。安德森是牙買加裔的黑人畫家,擅長利用具象與抽象間的過度來營造畫面張力,挑戰觀者對虛與實的認知。平滑的質感中透出安靜卻令人不安的氣息,這幅顏色深沉的大尺寸油畫曾是倫敦Saatchi畫廊的藏品,最終以超出高估價兩倍的31萬美元成交,展現清朗明凈的市場潛力。

第9號拍品、也是當晚第二高價是英國知名當代藝術家多伊格(Peter Doig)的油畫《防波堤》(Jetty),成交價達1135萬美元。2007年倫敦蘇富比就曾以1130萬美元拍出一件多伊格的油畫《白色獨木舟》(White Canoe),即創下當時在世歐陸藝術家的最高價。《防波堤》有著他一貫的靜謐,畫面中央站立著一個人,被山水的層層倒影環繞,如夢境般的景像是真也是假,是虛也是實,是模糊也是純粹。帶有抽象畫常見的開闊景域與畫面深度,多伊格這麼形容自己的畫作:"具體的時間與地點絕對不會是我作畫的主題。我從不曾嘗試創造多真實的空間感,我只是拿起畫筆畫出我對空間的感覺。”天地之間,畫家描繪的是一種波瀾壯闊的心性。也正是這種心性,深深吸印著許多忠實藏家的心,使多伊格在拍賣市場的前景持續看漲。

細看51件成交品項中,不難發現落槌價最高的前10拍品仍舊以抽象藝術為主流,其中更不乏多位市場價格穩定的現代藝術家。拍出第四高價的油畫《馬賽》(Marseille,1954)是俄裔法籍藝術名家Nicolas de Staël的經典作品之一,濃醇的色塊藉由相互碰撞激發出絕對的畫面張力,強烈的明暗對比是激情、也是深意。《馬賽》利用原色本身的量感,再現精神的存在,這件非常傑出的藝術品,最終拍出476萬美元,由一位歐洲私人藏家購藏。緊接在後的是拍場常勝軍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其1983年的油畫《無題28》(Untitled XXVIII)屬於晚期作品,畫面簡約精準,也以超越高估價的442萬美元成交。以恣肆放縱用筆、隨興塗抹等作畫方式文明的美國戰後藝術家湯伯利(Cy Twombly),其較不為市場熟悉的銅雕作品《無題(羅馬)》(Untitled (Rome))也以251萬美元的成交價,搭上前10大拍品的末班車。

巴斯奎特 最炙手可熱的塗鴉

隨著此起彼落的落槌聲,拍場氣氛也逐漸升溫。當第25道槌聲落下,現場驚呼連連,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的《無題》(Untitled)以近1900萬美元成交,也讓本場夜拍正式進入高潮。巴斯奇亞雖較不為亞洲觀眾所熟知,卻是近幾年拍賣市場上炙手可熱的藝術家。身為紐約布魯克林土生土長的黑人藝術家,他天賦異稟且狂放不拘,對大環境充滿理想卻又不被其接受,扭曲內心中的暗黑勢力夾雜著英雄崇拜,一觸即發的創作能量帶來一幅幅用色鮮艷、形體扭曲的塗鴉藝術。

什麼樣的塗鴉藝術,竟能拍出6億新台幣的身價?這幅182.8×244公分的大尺寸壓克力油畫,創下巴斯奇亞作品拍賣紀錄的第二高價,僅次於今年5月在紐約佳士得拍出、成交價高達4800萬美元的《癮君子》(Dustheads)。《無題》是1982年、巴斯奇亞年僅21歲時的作品,狂烈的線條與色彩構成圖畫般的人像,看似原始的繪畫元素不僅打破藝術圈長久以來對High Art的定義,也是年輕藝術家反抗種族、權力與社經階級的表現。當談到巴斯奇亞,許多藝評對種族主義常有諸多著墨,但與其説這個觀念定義了他的繪畫,種族主義形塑的其實是他的思維、影響著他的人生抉擇。通曉歷史、殖民主義、藝術史、古典文學的黑人知識分子,衷心熱愛著街頭藝術與次文化,巴斯奇亞的畫筆下是美國社會演進的歷史,是移民社會的縮影。因為難得而珍貴,因為傑出而價昂,而6億元塗鴉藝術劃下的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巴斯奇亞曾這麼説:"不管你相不相信,我是真的會畫畫。”在二戰後的美國與歐陸,延續二十世紀前半葉眾多的革命性觀念與創作方式,藝術家們紛紛選擇在技巧與題材上突破西方繪畫傳統的抽象繪畫,作為自我表述的途徑。當平面繪畫的發展已臻極致,旨在反映自身精神情感、進而探索宇宙內蘊之力量的初衷,更能適切地填補物質社會中人心的匱乏與空虛。這股抽象藝術的浪潮主宰著當今的戰後與當代藝術拍場,佳士得在拍品的選擇上循著藝術發展的脈絡,概括大時代內不同世代的抽象藝術。從戰後藝家德庫寧與湯伯利的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Nicolas de Staël的抽象風景畫(abstract landscape painting)到巴斯奇亞的塗鴉藝術,整場拍賣猶如一本內容生動的歷史寶典,確保佳士得的"戰後與當代藝術”拍場永遠屹立不搖。而抽象畫屢屢創下拍場佳績的原因,並不是抽象藝術的別派,而是作品的品質與帶給觀者的感動。

蘇富比 270萬美元的"貝蒙障礙”培根轉折代表作拔頭籌

蘇富比於倫敦時間6月23日晚間舉辦"當代藝術”夜拍,首先上場的Glenn Ligon是一位年輕的美國黑人藝術家,其大膽的裝置藝術《無題(黑鬼與陽光)》(Untitled (Negro Shine))利用簡單的霓虹燈光,明白直接地挑戰種族議題,也拍出超過30萬美元的好成績。在接續拍出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格羅特雅恩(Mark Grotjahn)、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後,出現整場拍賣第一件重量級拍品。編號11、培根(Francis Bacon)創作於1949年的變形肖像畫系列《頭像三號》(Head III),是培根人生中售出的第一件作品,深具收藏價值。相較於這系列中的其他畫作,《頭像三號》是較具象的形體再現,雖沒有聲嘶力竭的狂暴或扭曲的詭譎,培根畫作一貫的陰鬱的氣息仍能拉抬現場買氣,在六位買家間激烈的競爭過後,最終以全場第二高的1623萬美元成交。

培根的另一件三連幅《伊莎貝爾的三幅習作》(Three Studies of Isabel Rawsthorne)是第25件上拍的品項,描繪的對像是培根在1960年代的情人與繆思Isabel Rawsthorne。同時也代表培根創作風格的一個轉捩點。捨棄維拉斯奎茲(Diego Velazquez)的《教宗》(Pope)、Eadweard Muybridge的《行進中的人》(Human Figures in Motion)、愛因斯坦以及梵谷等深具象徵意義的人物題材,培根轉而探索自身週遭的人事物,期望能更精準描繪形體的能量與活力。畫家與畫中人的情感連結使畫面多了分柔和,是培根的創作中少見的元素。這件充滿藝術傢俬人感情的作品也以1753萬美元成交,不意外地奪得當晚的第一高價。

蘇富比當代夜場雖只有稍高於6成的成交率,卻創下幾項驚人的拍賣紀錄。以善用黑色聞名於世的知名法國藝術大師蘇拉吉(Pierre Soulages),用強勁的黑與藍帶出《畫家,1959年11月21日》(Peinture, 21 Novembre 1959)中的色彩韻味。674萬美元的成交價不僅刷新蘇拉吉的個人紀錄,也是現今在世的法國藝術家上拍作品中的最高價。德國攝影師Thomas Struth的《羅馬萬神殿》(Pantheon, Rome)以127萬美元售出,與同一作品在2000年的成交價相比,價值在13年間已翻漲5倍,成長空間驚人。第50號拍品、安德森的《海景》(Beach Scene)以超出高估價足足兩倍的47萬美元成交,表現令人驚艷。

古斯基"股票交易中心”系列聚首

此場夜拍的重頭戲還包括德國名攝影師古斯基(Andreas Gursky)的一系列"股市交易中心”,分別為編號26至30的《芝加哥金融交易中心-三》(Chicago Board of Trade III)、《東京股市交易中心》(Tokyo Stock Exchange)、《芝加哥金融交易中心》(Chicago Board of Trade)、《科威特股市交易中心-二》(Kuwait Stock Exchange II)以及《香港股市交易中心》(Hong Kong Stock Exchange)等五件攝影作品。

"股市交易中心”系列作開始於1990年代,沒有什麼比一幅金融中心的照片來的更寫實、更適合作為後資本主義社會的縮影。古斯基的攝影作品之所以傑出,除了具有強烈批判性的主題,重現人類集體象徵與意識的表現手法,也替這個極為當代的媒材增添些許古典歷史畫的元素。這一系列的5件作品齊聚一堂,不僅創下古斯基作品在公開場合中的最大集合,首次出現在拍場總成交額已衝上850萬美元,是低估價的2倍之多。其中價格最高的《芝加哥金融交易中心-三》在激烈的8次競標後,以超越預估價3倍的335萬美元售出,也是"股市交易中心”系列拍賣紀錄上最昂貴的一件。

整場拍賣的68件拍品中,共售出43件,成交總額卻攀上1.16億美元,每件拍品的平均成交價高達270萬美元,替倫敦的當代藝術拍場設下一個新的里程碑。能夠交出如此亮眼的成績單,蘇富比當代藝術部門負責人Alex Branczik認為,高品質的拍品與多元的藝術類型是致勝的關鍵。從深具歷史價值的培根三聯幅與沃荷(Andy Warhol)的網版印刷、歐洲抽象藝術的指標性人物封塔納(Lucio Fontana)與蘇拉吉、以哈克尼與萊利(Bridget Riley)為代表的英國藝術、Glenn Ligon與安德森等新生代藝術家到古斯基與Thomas Struth的攝影作品,此場夜拍呈現的是好質感的當代藝術以及其龐大的語匯與包容性。這一夜,蘇富比創下了270萬美元的單件平均成交金額,猶如半個世紀前的墨西哥奧運會,美國跳遠選手貝蒙(Robert Beamon)那超越人體極限的"世紀之跳”,所謂的"貝蒙障礙”,不外乎是替其他競爭者與後繼之人立下難以超越的標竿。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