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中國當代文化語境中的女性主義藝術批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9 11:08:39 | 文章來源: 美苑

所以,如果不了解“女權主義”理論的基礎和發展演變的情況以及成就,就會造成誤解,將“女性”從“女性主義”中抽離出來,強調女性的生理性別特徵,將性別社會等級制再一次合法化,有意無意地將“女性主義”的批判性等同於對“女性性徵”的強調。這種思路會在當代藝術創作批評中,尤其是和女性有關的性別問題的作品批評中,引發極大的問題,包括我在前面所講的從“女權主義”立場出發而走向反“女權主義”的結果。更有甚者,則是完全用“男性中心主義”理論體系來反“女權主義”。這一類概念上的混亂,説明瞭中國美術界在“女性主義”藝術批評方面問題的普遍性。實際上,只要有點現實感,而不是沉溺于陳詞濫調,不意氣用事地指責強調“男女平等”就是“不正常”,惟恐觸犯男性的正統權威,人們也就會清醒地看到現實中性別等級制已經給中國社會造成的嚴重後果,比如大量的女嬰被拋棄和中國男女比例失調達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程度等等。實際上中國社會的性別問題遠沒有解決,上述現象説明,早期的‘女權主義“對女性生存權利和做人的權利的強調,仍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女性遭受的歧視仍然是現實的存在,並非像有些人所説的那樣已經“男女平等”了,或者“婦女解放過了頭”。

由此可知,在當代文化背景中討論中國“女性主義”藝術,依據的是中國文化環境和歷史條件,也是由於“女性主義”理論的實踐品格所決定的。

理清了當前“女性藝術”産生的背景以及運用“女性主義”理論討論的有效性,我們就有可能清醒地討論“女性主義”的藝術批評在實踐中的意義。

首先是關於對女性“身體”的表達。實際上這不是新問題,自從人類開始關注自身開始,描繪自己的身體和各個器官,尤其是從好奇到充滿巫術般地迷信生殖器官,從而描畫之、雕塑之……在希臘和羅馬,以及文藝復興以後對人的身體描繪日益見多——強壯的男體和充滿“誘惑”的女體(或象徵青春的苗條、或象徵母性繁殖的豐滿)——充塞著視覺圖像領域。這些對人類自己身體的描畫,是根據“父權制”社會理想中的男女關係而展開的,象徵著“父權制”社會特有的功能和目標,以及隨之而來的對男女性別的評價標準和等級制。這種標準也就成為一種不證自明的真理,體現在藝術作品以及評價體系中,並被普遍實行。所以,當代女性藝術家以女性自己的視角,而不是由男性的視角來觀察和表現“身體”,如果不從已有的標準習慣去看待和評價,就發現這種表達上呈現的和傳統審美以及文化習慣不同的內容和審美特性。從而考慮到這可能就是被男性中心社會所遮罩的女性的自我感覺,有必要從社會學意義和審美意義去肯定和評價。由於女性對自身的描述的角度和感情的不同,敘述的要求和慾望的不同,並相應地有不同的形式錶現,可以認為她們為藝術的多角度多樣態的表達作了貢獻,在審美特性上體現了新的因素和有可能建立新的標準。如果進一步從反思人類兩性關係、思考女性身體如何被男性慾望對象化的表達、以及由此涵蓋和表現的人類兩性不平等的社會、歷史等內容,那末這種意義更為深遠,它具有促進人類社會完善的積極意味。

當然,也不能認為所有女性對自己“身體”的描述,都具有對男性中心“顛覆”和“叛逆”的性質。我曾經不僅一次地談到中國女性藝術“雙重聲音”的現實,就是在理想中,我們希望找到一種屬於女性自身的美學。但在現實生活中,女性的意識和她們的創造一直被居於中心地位的男性社會的需求和標準所規範。當然這種規範並非在所有的領域和歷史時段都如鐵板一塊,或者説女性在按男性社會的標準或需求規範自己的同時完全沒有自主意識。而是説中國女性在發出自己的聲音同時,不可避免地刻上了歷史的印痕,就是説這種帶有顛覆性的覺醒聲音和原有的以男性社會為標準的聲音混雜一起……這裡的“雙重性”並不是一個可以度量的詞,而是一個描述性的詞。用以形容混雜、複數的和具有過程性雙向流動的現象。我們試以“聲音”給我們的感覺來描述——女性的聲音在其中並沒有完全被淹沒,有自己清晰和尖銳表達,也有些音符混入了男性的聲部不能分辨;隨著這些混雜的聲音的起伏和變化,有些部分的女性聲音特別清晰而有些部分含混不清……當我們觀察某些女性藝術家描寫自己的身體作品時有迎合於男性的慾望化傾向時,我們就要分辨其中的自覺和不自覺地堅持女性立場或放棄女性立場的區別。

談到藝術標準問題,我從來認為在中國當代文化語境中,尤其是在運用“女性主義”批評方法時,不可能完全拋開社會“性別身份”而只談作品或者理論的“好壞”。因為從美術史看,“人為”的“好壞”標準已經將不知道多少女性畫家“趕出”史籍——不符合男性的趣味和規範,或者是按照男性的規範與趣味而達不到男性設定的標準。從一般的藝術發展理論看,人類已經積累了一套談論和評價藝術的標準體系,但並不等於説這套體系就能不證自明地絕對準確和完善,因為任何價值體系都是歷史的,都是在發展過程中。如果承認這一點,那末強調和凸現女性身份,是對已有的,人們習慣的藝術評價標準的質疑,那樣是正常的,因為我們承認任何評價體系和標準的不確定性。強調和凸現女性身份對已有評價標準的質疑,無疑是具有顛覆性的。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下一頁藝術按揭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女性主義真的死亡了嗎?
· 西方女性主義美學審視
· 南韓纖維藝術家劉貞惠作品的女性主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