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藝術按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9 11:07:16 | 文章來源: 北京文藝網

資本的腳步離藝術越來越近了。在金融資本的熱情注視下,將藝術品開發成為金融産品已成為資本市場的一個新的生長點,目前正被人們熱議的藝術按揭就是其中之一。

藝術品按揭的方式,與樓市按揭差不多,所不同的是,買了樓市按揭,客戶可以先行入住,産權證抵押在銀行,還清貸款後贖回;而藝術品按揭針對的是拍賣公司的拍品,買家先交一半錢,但作品仍由拍賣行保管,還清貸款後,藝術品才真正歸買者所有。

從理論上講,這似乎是為資金不足,而又酷愛藝術的人們開了方便之門,但是,在目前純粹是為了個人的欣賞收藏,不惜貸款來買藝術品的人,應該不多。這項金融産品,仍然是為那些希望讓個人財産保值和增值的人們所開闢的新的投資渠道。

這是資本的想像力和創造性。當投資股市、基金、房地産都可能有風險的時候,人們很想嘗試一下藝術品。何況,在國外,藝術品的貸款、抵押、投資已有相當成熟的先例,當人們為手頭剩餘資本尋找出路的時候,何不在藝術品上一試呢?從某種意義上説,藝術品的金融化,可以視作是資本保值戰的一種方式。

不過,從社會對藝術品按揭的反應看,似乎並不夠熱烈。最核心的問題是,如果藝術品是有價值的,那麼這種價值如何評定?這個前提不解決,何來保值、增值?

這跟樓市不一樣。買樓買的是物質實體,它的地價,它的一磚一瓦,它的人工成本都是可以計算的。買藝術品不同,人們不是買畫布、宣紙、金屬、石頭,買的是它的精神價值。房地産有估價師,他們相互之間就算有差別,根據市場行情,也差不到哪去。而藝術品價值的認定,向來都是見仁見智的,就是那些有定評的經典藝術家,人們的評價常常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面對像藝術品這種起伏很大,把握不定的“金融産品”,如何讓人放心,是個大問題。房地産也炒樓,但是再怎麼炒,一個“高層”也炒不成“連排”,更炒不成“獨棟”;對於藝術品就比較難説了,一個母豬可以炒成貂蟬,一個普通畫家很容易就成了“中國的梵谷”……

退一步説,知道了藝術的價值是“説”出來的,而且是動態的,變化的;那我們都認了,我們就不拿它當一般的金融産品,而把它當成特殊的金融産品行不行呢?這當然也是可以的,許多發達國家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

問題是,怎麼“説”應該也要有個規矩,有個制度。例如,不能自説自話,不能花錢買好話,不能又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這就需要有一個相對公正,能夠獨立於利益之外的評價機制。例如真正的獨立策展人,獨立的藝術批評家,獨立的藝術媒體;相對公開透明的藝術評審制度以及博物館收藏制度等等。

有了這些東西並不等於沒有矛盾,沒有分歧,沒有惡意炒作;只是,它強調陽光下的評論,強調平等的話語權利,強調話語監督……藝術價值就是在這種眾説紛紜中的,動態的平均值。

正是鋻於藝術制度的眾多缺失,儘管藝術按揭的推廣並不十分順暢,但是仍需要藝術界的支援。支援的目的未必是為了金融本身,而是從一個經濟的動機出發,最後也許會得到一個相對完善的藝術生態的結果。若能如此,善莫大焉!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藝術家來了!西安曲江當代藝術季明日撩面紗
· 西安當代藝術回顧與現狀
· 行為藝術單元退出798雙年展的聲明
· 2009上海藝術博覽會將呈獻“國畫黃金區”
· 上海證大朱家角藝術館開館展聚焦上海現代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