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當代藝術“口號”何時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7 10:06:33 | 文章來源: 北京文藝網

令人厭煩的“新XX”、“後XX”……就一直是當代藝術界批評與策展領域的真實寫照麼?各玩各的,誰都不想落後誰,不是麼?

新具象、新生代、新攝影、新繪畫、新卡通、新寫實……後紀實、後感性、後前衛、後抽象、後殖民、後寫實、後波普……其中除了具體的藝術門類,誰能真正清楚這些概念具體是如何區分的。比如“新攝影”肯定是好理解的,因為它特指攝影,所以當有了“後紀實攝影”之後,只要“後紀實攝影”的提出者稍微提出不同的觀點加以區分,相信要區別兩個概念還是不難的。而繪畫就沒那麼走運了,繪畫在中國藝術所佔的份額之重,也讓繪畫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新具象”群體,“新寫實”,到90年代(上個世紀)的新生代,再到的強大的“政治波普”,“玩世現實”延續為“媚俗藝術”,以及到廣東的“卡通一代”,再往西南拓展為“新卡通”,另外還有野心勃勃的“新繪畫”……,等等。

比如“卡通一代”同時又被劃分為“艷俗藝術”的一種,而“卡通一代”的領軍人物黃一瀚又被稱為都市水墨實驗的代表,不僅如此,黃一瀚在94年以前就是“後嶺南派”的發起人。從“後嶺南派”到“都市水墨”,到“卡通一代”,黃一瀚不愧為門派轉化的“高手”。另外,“卡通一代”之後,又有“新卡通”被衍生出來,“卡通一代”的實踐者是希望其成為“70後”新一代人的命名,而“新卡通”由於與“卡通一代”時間上相隔甚久,大都是“80後”為主。那令人費解的好像是為何不直接就“70後”與“80後”為命名,還要費勁的造一個“新卡通”,其實又不然,“70後”與“80後”的提出在一段時間後,被認為是不嚴謹的。

“新XX”與“後XX”的使用頻率之高,的確讓人絕望的不敢往“後”看。相信“後XX”到底有沒有PK過“新XX”也暫時毫無定論吧。圈內大有比拼“誰提得晚,誰就前衛”的意思,前衛的過時了就換成“後前衛”的馬甲,再不行就來“更前衛”的。其實,運用當下最流行的時髦詞彙,只是選擇一種最不夠有想像力的,最為偷懶的辦法,而當然如果還要以此引以為豪的話就顯得滑稽了一點。根據概率學來講的話,出現頻率很高的詞肯定是屢見不鮮的事物。

再談批評

重復就是力量。據説謊話説一千遍就可以變成真話。事實果真如此?因為事在人為,今天的謊話可以在明天或者後天變成事實,是時間在偷換概念。很多自己都不太敢相信的話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暫且只好將就著,這是一種妥協的結果。“70後”、“80後”的提法儘管不合理,但已經成為今天社會的主流話語,甚至在網際網路上,“70後”與“80後”,“80後”與“90後”頻頻上演互相攻擊的鬧劇。上個世紀90年代末,非架上的藝術形式漸入人心,當時以世俗世相為題材的“政治波普”、“玩世現實”等都功成名就,大勢己去,這一路線的繼承者“艷俗藝術”、“卡通一代”據説尚未成氣候,但這似乎並不妨礙“新卡通”、“果凍一代”、“獨生一代”的繼續“開發”,儘管在國際上非架上藝術形式日漸興盛,漸成大勢。

中國當代藝術批評走過的路,提過的“口號”向我們證明了其實都是一種將就著做的結果。“新XX主義”不夠用了,就用“後XX主義”來代替,哪天“後XX主義”也不夠用了,就用“更XX主義”頂上。當代藝術批評仍然處於一種陣痛調整期,過多“口號”的提出並不會讓當代藝術“重獲新生”,這只不過是障眼法,因為無知而狂妄所造成的一種“夜郎自大”。

   上一頁   1   2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話語權旁落,中國當代藝術的“命門”
· 中國當代藝術:走向多元化敘事方式
· 誰的當代藝術?——中國當代藝術的上下文與立場
· 當代藝術價量齊跌至谷底? 是否已"泡沫擠盡"?
· 吶喊·無音--寫給當代藝術的思想者秦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