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國家主義與全球主義:美國藝術諸課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11 09:12:42 | 文章來源: 北京文藝網

2001年,凱利·沃克(Kelley Walker,生於1969 年)在一幅作品中以高度的歇斯底里刺穿了玩笑,向我們表明瞭這個時代所遭受的數字化的毒害。但是在過渡時間內,或許我們的清醒的當務之急變得真實了。同時,某種不穩定、多邊也在後“9.11”時代出現了。湯姆.薩克斯(Tom Sachs,生於1966 年)對全球主義的研究——積極影響或消極影響——都在《Nutsy’s》得到盡情的體現,這是一種有跑車和打鑼敲鐘的站點的互動式的裝置藝術,藝術家在其中將美國的麥當勞特權與失敗了的烏托邦式的柯布西耶(Corbusier)的法式住宅項目《集群住宅(Unité d’Habitation)》作比較。與當代很多藝術家一樣,薩克斯將消費者肖像與文化、政治甚至賭博的肖像濃縮到一起,以此力求理解交叉的經濟和日程。

如今,引用他人地圖像對藝術創作具有核心意義的重要性,如七八時年代那樣。而由於大眾交流、高等藝術、資訊、娛樂之間沒有明晰的界限,當代的藝術家們似乎更為悠閒輕鬆了。

布裏特尼·斯比爾斯(Britney Spears)的圖像被給予了與阿布格萊布監獄囚犯們同樣的關注,他們在視覺領域中的紙支配地位,以及在重組的經濟和意識形態系統中的地位。凱利.沃克用Photoshop 軟體處理過的伯明翰種族騷亂的複製品,與洛曼的屏印成形的鋁上的子彈洞,都得益於安迪·沃霍爾的方法以及他重復使用的暴動的圖片。通過在他圖像中加入了巧克力色彩的印象主義式的揮毫潑撒,沃克將其圖像的地位複雜化為拷貝了,同時又想將它們與市場銷售聯繫起來。沃克的作品進一步使圖片的原創性及著作權問題激進化了:他不僅適用發現的圖片,還將其作品製作為CD,這樣別人可以進一步對原來的圖片進行處理。他與藝術家維德.古藤(Wade Guyton)的聯手,反映了一種面向協作與集體性的總的趨勢。分擔著製造含義的負擔,沃克和他的同道是被稱為更寬的更國際性的“對善於交際性的強調”的一種符號,這可能會界定當前的藝術實踐狀況,以及對涵括更廣泛的更民主的方式的渴求。

回首過去25 年的美國藝術,可以看到一系列繽紛的差異與區別,而大眾媒體以及電影、電視、雜誌、網際網路對當代文化的巨大影響繼續糾纏、刺激與鼓舞著藝術家們,不僅僅在美國,而是在全世界。事實上,在專門的國別的限度內談過去十年間的藝術多少是有些不可能。

全球主義對藝術世界的影響是顯而然的,而且影響的範圍還在越來越大,越來越國際化。正如,過去十多年間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所標明的(包括了很多不是美國人但卻在美國生活且在文化領域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對“美國人”的定義顯得越來越不那麼容易了。

   上一頁   1   2   3   4   5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陳丹青:一個藝術家對美國藝術的感受
· 美國藝術不做歐洲學徒
· 青年博物館在美國藝術畫廊常年召開新展覽
· 2009東亞全球自由創造獎:授予前沿藝術家的國際獎項
· 全球藝術品數字檔案風生水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