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群

時間:2011-03-08 10:19:39 | 來源:藝術中國

藝術家>舒群>畫家>

①3月,“北方藝術群體”在黑龍江省文聯《北方文學》雜誌社會議室召開改組會議,會議推選舒群為理事長;王廣義為副理事長;任戩為秘書長。

注:舒群用“北方文化”、“寒帶後文化”等概念表述北方藝術群體所企求的宏大事業目標。所謂“北方文化”、“寒帶後文化”其實是對一種“冷”的美學特徵的文化本體論式的表達,意在對傳統中國文化“溫帶文化”做出嚴厲批判,以此對中國傳統文化做西方化的全盤改造,注入以希臘理性和希伯來精神為特點的冷性特質的因素,以冷峻拒斥溫情。(參見舒群《關於北方文明的思考》,高名潞等著《’85美術運動》,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②9月,“北方藝術群體”與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聯合舉辦了“北方藝術風格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會議主要內容為舒群宣讀論文《一個新文明的誕生》,並就“北方文化”的議題展開討論。“這些活動連同他們的理論和作品一起,將一股強勁的理性之風吹到了各地”(周彥語,見《北方藝術群體》,《中國當代美術史1985–198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注:“北方藝術群體”最主要的活動就是舉辦“北方藝術風格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和“北方藝術群體雙年展”,這兩次活動一次是為宣傳其理念而舉辦;一次是為展示其傳達“冷性特質”的藝術主張而舉辦。“北方藝術風格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是于1985年9月9日在黑龍江省美術館(哈爾濱)舉辦的;“北方藝術群體雙年展”是于1987年2月14日-19日在吉林藝術學院(長春)舉辦的,這兩個地方都是當地藝術圈最具權威性的學術機構。

③11月,于《中國美術報》1985年第18期,發表《北方藝術群體的精神》,提出“北方文明”、“寒帶後文化”等概念,並陳述了“理性繪畫”的創作準則,提出“我們的繪畫並不是‘藝術’!它僅僅是傳達我們思想的一種手段”的“超藝術”的創作主張。

注:這裡舒群把“冷”與“酷”的畫風提高到了文化本體論的高度,將其視為一種文化特質,而不僅僅是一種美學風格。可以將以“北方藝術群體”與“’85新空間”為代表的“冷”與“酷”的畫風視為一種“冷性特質”。這種“冷至極限”的話語效果是中國畫壇從未有過的文化現象。

1986年

“全國油畫藝術討論會”和“’85青年美術思潮大型幻燈展暨學術討論會”(珠海會議)。

①4月,應邀參加“全國油畫藝術研討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北京),期間舒群與高名潞、張培力、朱青生、李山等人就舉辦“珠海會議”的構想展開了討論。

②7月,于《美術》雜誌第7期發表《內容決定形式》引起畫壇爭鳴,掀起中國“’85美術運動”第一次浪潮—理性之潮。

注:舒群這篇文章一方面批判了當時氾濫于畫壇的所謂“唯美畫風”;另一方面,則拒斥了“傷痕美術”、“鄉土繪畫”對中國文化所做出的政治化的、文學化的反省,而將這種反省升級為哲學的、文化的、全盤改造的原理性的反省。

②8月,由舒群、王廣義、高名潞聯合策劃的“’85青年美術思潮大型幻燈展暨學術討論會”于1986年8月15日—19日在廣東珠海舉行(《中國美術報》、珠海畫院聯合主辦)。

注:這是新潮美術運動第一次總檢閱,通過幻燈圖片展,活躍于各地的藝術家群體首次有機會在官方舉辦的活動中相互交流、激烈交鋒。會議安排舒群作首席發言,演講內容以《從兩種傾向看當代繪畫的發展趨勢》為題發表在《走向未來》1986年12月號上。該文進一步重申了北方藝術群體有關“寒帶後文化”的主張,並作了較為深入的闡述,此外,該文還以“繪畫是一門自然科學”為標題闡述了當代藝術作為“語態文本”的寫作特點(所謂語態文本是指藝術寫作中的零度化趨勢,即寫作呈現出作者意圖的消失或某種策略性缺席,正如羅蘭•巴特所言:作者死了。文本躍出了讀者的意識形態閾限,文本意義不再發生在文本內部,而是發生在文本和場域之間的關係上)。

1987年

①2月,“北方藝術群體”在長春吉林藝術學院舉辦“北方藝術群體雙年展”。展出6位成員的作品30余件。

注:此次展覽是北方藝術群體成立以來第一次全面展示其“冷”與“酷”美學主張的實踐成果的活動。整個展覽籠罩在冷峻、肅穆的氣氛中,充分展示了北方藝術群體“寒帶後文化”冷性特質的主張,並同時舉辦了“理性繪畫”專題學術討論會。

②3月,舒群由《北方文學》借調到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期間與高名潞等人商定合作撰寫《中國當代美術史1985–1986》,並交由農村讀物出版社出版。舒群代表出版社開始向各地群體收集資料,並開始參與籌建“中國現代藝術展”。

注:該書完稿後,農村讀物出版社藉口本書內容與出版社選題不符撤消了原出版計劃,其後舒群前往“文化:中國與世界”叢書編委劉東家與其洽談,在舒群的大力推介下,劉東終於對本書産生了強烈興趣。中國當代美術史寫作小組的主要成員在中央美術學院與劉東見面,最後,談定該書在“文化:中國與世界”叢書中出版,該書1991年于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8年

撰寫《中國當代美術史1985–1986》期間,曾多次與建築批評家王明賢共同策劃並參加了“走向世界的當代中國建築:1988年中國青年學者學術報告會”、“走向世界的當代中國建築:文化學者學術討論會”等推動新文化思潮的學術活動。

①9月,應趙冰邀請,由黑龍江省文聯《北方文學》雜誌社調入武漢大學建築系工作,期間,與趙冰、任戩等人開展了一系列實驗教學活動,試圖將武大建築系開辦成包豪斯式的現代設計實驗中心,結果,由於中國現實情境的限制,實驗歸於失敗。

②10月,創作油畫作品《絕對原則消解系列1–4號》,開始關注德里達的解構主義學説,體會到簡單粗暴的權力意志的危害性。

1989年

《絕對原則消解系列1–4號》(油畫)參加“中國現代藝術大展”,中國美術館,北京。

①6月,精讀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懷特的《分析的時代》、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卡爾•波普爾的《猜想與反駁》等哲學著作,撰寫了大量的思想日記,特別注意到羅素對盧梭和浪漫主義的批判,同時注意到波普爾對柏拉圖和黑格爾的批判。

 

<  1  2  3  4  >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