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川美新媒體藝術系老師參加南京國際美術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6-19 15:38:30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日前,南京國際美術展組委會與四川美術學院新媒體藝術系主任張小濤先生取得聯繫,他欣然受邀並表示將全力支援此次美展。張小濤作為國內當代藝術界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作品形式跨界涵蓋了繪畫、攝影、裝置以及動畫等多個領域,被稱之為當代“鬼才”藝術家。其作品內容從早期油畫的《薩迦》系列,到近年的動畫及裝置藝術,所討論的主題跨度也相當寬廣,充分體現了當代藝術多形式多領域探索和發散的精神,也契合了此次美展總策展人顧丞峰先生針對當代藝術部分的主題設想,即表達當下的藝術狀況,把當代藝術界與學術界共生共存的狀況顯示出來,緊扣“呈現當下”的主題。

張小濤,1970年生於中國重慶合川,1996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係,1996至2010年任教于西南交通大學藝術傳播學院,2011年至今任四川美術學院新媒體藝術系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張小濤多次在國際、國內重要美術館、基金會舉辦個展、群展,如著名的薩奇美術館、羅馬21世紀現代藝術館、瓦倫西亞現代藝術館、博洛尼亞現代美術館、挪威3.14基金會、成都當代美術館、廣東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作品參加過布拉格雙年展、廣州三年展、荷蘭電影節、東京動畫節、亞洲動畫大賽等。張小濤是活躍于中國當代藝術領域的優秀跨媒體藝術家之一。2004年日本NHK電視臺,2010中國中央電視臺《人物》欄目曾對其藝術成就做專題片採訪。並獲得了“2008年中國年度青年藝術家獎”、“2011年亞洲最佳技術動畫獎”等殊榮。

張小濤的作品形式多樣,涵蓋了繪畫、攝影、動畫、裝置等,在這些多元化、跨領域的作品中,“病毒學”的概念被一再提出和強調,“病毒學””既是病理學的也是社會學的,既是個人的也是社會的,每一代人都會遭遇到不同的困境,他試圖呈現這些複雜的“病理學”報告。他“微觀敘事”的研究方法,被德國著名評論家曼弗雷德·施奈肯伯格評為“令人驚異的藝術家”。他一直在藝術創作中關注中國今天這個壓縮的現代性神話背後,心靈的煎熬和掙扎歷程。“這是中國很獨特的希望和毀滅交織的複雜經驗。”他説希望用跨媒體的藝術方式去關注社會巨變與個人心靈史之間的悖論,並試圖把這種個人經驗轉換在公共經驗中。

著名美術評論家、何香凝美術館藝術總監馮博一這樣評價張小濤和70後這一代的當代藝術家們:“他們是在一個傳統計劃經濟時代最後階段出生的,正好處於一個獨特的過渡情境之中;他們在全球化和市場化巨大的變革中成長,人生最為關鍵的成長時期正處於中國和世界最為複雜的轉變年代;在經歷過歷史上匱乏和壓抑的過程後,卻又在一個異常活躍和飽含激情的變化的時代裏從青春渡向成年。使得他們的創作所呈現的是一種在兩種秩序之間‘疊加’的複雜狀態。”

這次張小濤先生加盟南京國際美術展,為美展當代藝術部分帶來了藝術多元化和多層次的探索,更好的結合了學術與實驗,很好的貼合了“多彩世界,紛呈當下”的主題,體現此次美展出藝術國際化和多元化的追求和包容性。

目前,南京國際美術展參展作品還在公開徵集中,截止日期為2014年6月30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