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重視藝術教育 提升創新能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4-17 11:44:47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重慶市教委主任周旭表示,要確保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藝術課程開課率達100%,要讓藝術教育成為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教育。

中南大學教授蔡言厚曾組織人員做過一個調查,發現恢復高考後32年間的1000余位高考“狀元”,在做學問、經商、從政等方面的頂尖人才,居然連一位也找不到;杭州一位從教近20年的小學老師對1990年前後畢業的150名小學生跟蹤調查,發現同一個班裏最有出息的學生,往往不是學習成績最好的前幾名,而是班上第十名左右的學生,這被教育界稱為“第十名現象”。這兩個調查都揭示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在我國,學習成績特別拔尖的學生,往往在工作中創新能力卻不夠強。

音樂、美術等藝術教育在陶冶孩子情操、培養審美意識、培養孩子個性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有利於孩子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創新思維所需要的想像、感知、色彩、旋律、空間感等能力,主要是由人的右腦執行的功能,這些都主要是藝術教育培養的重要目標。右腦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記憶方式,也有利於大大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在美國,政府頒布的《藝術教育國家標準》中明確規定:藝術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學科,並強調“缺乏基本的藝術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決不能稱為真正的教育”“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國小學嚴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識的數量。

愛因斯坦説:“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愛因斯坦對音樂有很高造詣,他認為,音樂創作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與科學創造是觸類旁通的,在創造的時刻,二者之間的屏障往往就消失了。

藝術教育如此重要,但在我國,長期以來,大多數學校仍然只注重向學生灌輸知識,以高考、中考為指揮棒,忽視音樂、美術等藝術類學科,嚴重阻滯了廣大青少年創造能力的培養。應該説,這也是造成成績最好的學生創新能力不夠強的一大原因。

周旭立足重慶實際,指出重慶農村地區中小學藝術教育課程開課率不足、教學品質和效率不高,學生藝術活動參與面不夠廣泛、藝術教育師資短缺等問題,制約了藝術教育功能的有效發揮。作為主管領導,這次他首先從開課率上對全市作出明確要求,走出了加大藝術教育力度的可喜一步。

實際上,對藝術教育,很多學校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重視提高,忽視普及;重視比賽,忽視教學;重視藝術尖子人才,忽視面向全體學生;重視藝術比賽的結果和成績,忽視活動本身的育人要求;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而忽視審美能力和藝術素質的培養等,這些都偏離了藝術教育的方向,不利於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指出,學校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藝術教育過程中感受美發現美展示美。要求加大政府投入,改進教師培養、培訓模式,同時建立多渠道評估體系,推進中小學藝術教育課程改革發展。盼望這些要求早日落實到各地學校,切實提升全民族的創新能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