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西安美術館館長楊超:用美術館給傳統文化補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3-28 09:44:01 | 文章來源: 陜西日報

美術館作為一種公共文化表徵的存在,在促進普通大眾對藝術的嚮往和鑒賞水準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人們長久的概念中,美術館不過是專業人士辦展覽的地方,與普通民眾無關。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美術館的定位和屬性早已超出了專業的範疇,這裡不再只是藝術家和批評家自娛自樂的平臺,而更是一個城市公共文化的空間和美育培育的基地。

楊超,西安美術館館長,1988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版畫係,雖然是藝術科班出身,但楊超卻並沒有拘泥于他的專業,而是利用他的學科背景思考和謀劃更大的藝術課題。作為西安美術館館長,楊超從美術館建立之初便確立了“國內一流美術館”的定位,從專業展覽策展、活動策劃、藝術品鑒藏、公共教育等各方面力求做到國內一流水準。開館以來,楊超帶領的西安美術館團隊先後策劃在國內外專業領域極具影響力的大型展覽30余場。這些展覽,讓國內外的藝術精品走進西安的同時,也讓西安這片具有深厚傳統文化土壤的城市,不時閃耀出中外藝術的光芒。在藝術的感染下,西安越來越開放,西安的市民也越來越享受這種公共文化帶來的熏陶和福利。

美術館來中國是一種補課

記者: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美術館是作為一種專門的藝術機構而存在的。許多人感覺美術館離自己很遠,更談不上一種需要,對於這種文化和精神上的缺失您怎麼看?

楊超:首先,美術館來中國是一種補課,因為中國的美術館起步非常晚。1949年以前中國沒有美術館,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有一批著名的文化人如蔡元培魯迅等都曾呼籲建立中國的美術館,特別是徐悲鴻那個時候曾呼籲政府收藏西方一些著名作品,但由於那個時候整體經濟比較困難,並沒有完成這個目標。1949年以後最有名的美術館就是中國美術館,但也只是作為專業的陳列和展覽之用,離老百姓很遠。真正在全國各大城市開始興建美術館,也就是近十幾年的事情,同時隨著大家生活水準的改善,有了精神方面的需求,藝術品和美術館才開始發展起來。今天國內美術館、博物館的概念實質上是一個西方的概念。但是與西方還有差距,很多美術館收藏的藏品,常年存在庫房裏。但西方卻大量陳列。比如盧浮宮,任何時候去,都能欣賞到高端的藝術品,所以這也是老百姓沒有自覺去美術館的一個原因,但是我相信這種美育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今後越來越多的人將把去美術館當成一種生活方式。

記者:您剛才説到美術館來中國是一種補課,那您認為我們的美術館需要補哪些課?

楊超:西方的美術館博物館發展很早,人類現在公認的最早的博物館是埃及的亞歷山大城神廟。那個博物館主要用於研究,不對公眾開放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現代博物館。直到18世紀有兩個重要的博物館建成,一個是大英博物館,一個是法國的盧浮宮博物館,對群眾是開放的。1860-1900年美國經濟飛速發展,大量購買西方藝術作品,大量建立完全現代意義上的美術館,完全對公眾開放。中國在這十幾年來掀起了世界上建立美術館的第四個高潮,但為什麼過去我們沒有美術館,而現在有了,這一方面是我們的經濟發展了,人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有了這方面的精神需求,另外一方面我覺得和我國的文化有很大關係的。

家國文化造成公共文化的缺失

記者: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楊超:博物館包括音樂廳、歌劇院、圖書館、教堂這些東西,是一個國家公共文化的載體,先有公共文化才有載體,公共文化最大的載體就是在城市規劃過程中的城市廣場,在廣場的周邊佈滿了這樣的具有文化功能的文化場館。看看古埃及的神廟,神廟是祭祀的公共建築,上面有大量的雕塑和浮雕,而古希臘羅馬和中世紀的建築已經形成了和藝術的完全融合,建築成為城市公共藝術的載體,城市的公共建築與公共藝術發生了緊密的關係,最後形成城市的文化公共空間和生活公共空間,城市主體文化廣場和生活文化空間成為城市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到中世紀晚期,藝術脫離建築而獨立存在。這些建築上附著著大量藝術作品,是西方早期藝術品展示的平臺,以致發展到藝術品展示公共建築的出現,美術館因之興起。西方公共場館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中國文化基因中這些東西是缺失的。

記者:在中國文化中公共性的東西確實比較少,不管是一座都城還是一個鄉村,除了廟宇和祠堂之外還真沒有什麼公共活動的場所。

楊超: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家國文化,而在家國文化之外的廣大公共區域缺少文化的關注。中國早期所有的城市的規劃建設都沒有廣場,沒有廣場就沒有公共文化也沒有博物館、美術館。翻開中國的美術史看一看,藝術與建築的關係並不大。中國的建築留下的主要是宮殿建築,拒老百姓于千里之外。中國藝術從發展過程來看更看重的是藝術家個人的自我完善,缺少和城市的必然聯繫。正因為中國缺少公共文化所以缺少公共道德,修身、齊家,至於身之外,家之外的東西關注的並不多。所以今天的中國人缺少公共道德不是今天造成的而是長期以來造成的,只不過今天比較突出,之所以突出是因為今天國際化了,我們走出去之後看到別人的公共文化和道德有多高才産生了對比,我們才意識到自己的有多差。所以在今天我們在建立公共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的過程也是對過去傳統文化的一個補充。但是我們又面臨一個新的問題,我們中國的公共文化在哪?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